其实,在范伟的演艺生涯里,有段时间也好像进入了这样的时间困境。从2001年到2005年期间,尽管他几乎每年都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出现,然而观众能记住的,依然只有小品《卖拐》。
终于,在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里,口吃的“小毛贼”范伟,掏掘出自己的演戏天赋,至此一发而不可收。《芳香之旅》《非诚勿扰》《即日启程》《私人订制》《道士下山》《我不是潘金莲》……然后,又有了这次的《有完没完》。
低调的坚持
去年,凭借一部“拍得很淡,也演得很淡”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成了第53届台湾金马奖影帝。一般人很难想象,《卖拐》里那个呆萌的小老头儿,成天在舞台和银幕上逗乐的范伟,居然还能出演文艺片。
“拍得比较节制的电影,都是会被忽略的。低调是美德,是好事,但一旦低调的人被人发现了,他就是幸福的。”对于自己的获奖,范伟没有过分谦虚。看着他一路走来的观众都会发现,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可以让人一眼就留下深刻印象。
老范说自己有表演强迫症,生活中发生什么事发现什么人都得记下来。比如头几天看了一个人,他在吃完饭之后,把剔过牙的牙签翻过来,用另一头掏耳朵。范伟很留心这种生活细节,他看到了就记住,以后用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上,可以让那个人物一下生动、鲜活起来。
这种在生活里长期的观察和积淀,成就了范伟在镜头前巨大的表演张力。“我一般选角色,会选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找到具体目标的。如果这个人很虚,我就心里没底。有了参照物,我心里有了底,才敢接。”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坚持,就是要当一名好演员,让更多人通过他的表演,发现电影中的那“一点妙处”。
分寸的把握
从小舞台转战大银幕,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分寸”。
一般来说,舞台剧演员在表演上会比较敏感,克服不了下意识流露的东西,以至于到摄像机镜头前被无限放大,显得过分夸张。范伟最初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然后就一点点调整。“这就是我说的那种分寸拿捏,包括音量、表演幅度,也包括对人物的那种想法。”
老戏骨范伟在与后辈、新人的合作中也有自己的分寸,比如这次与新导演王啸坤合作《有完没完》。“我愿意反着想,既然他做了导演,肯定会准备得比较充分,肯定会竭尽全力,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他掰着手指头数,张猛的第一部电影是《耳朵大有福》,自己参演了,成绩挺好;后来,自己又加盟过刘江的处女作《即日启程》,拿到了第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男演员”的称号。
这次也是。在范伟看来,年轻导演经验不足,能够通过团队的沟通来弥补,而青年导演在拍摄时迸出的新想法、提出的新建议,对老演员来说则可以学习。“新的想法会留在我的脑海里,以后再面对这样的事情,就按这来处理。这就是和新人合作以后,咱们得到的营养。”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林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