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屁孩的欢乐时光
子歌
  子歌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我家的松江老屋符合“双拼别墅”标准:东厢是大伯家,西屋是我家;门前有井,屋后有树;墙边竹林围绕,窗外田园风光。可事实上,我家只是几间土房子。真的是“土房子”——土砖,青瓦,桐油木门,裸墙,砖缝间斑驳的是黄泥,屋内是踩得油光发亮的泥地。在“老院子”里,我和弟弟度过了“小屁孩的欢乐时光”。

  院子里有井。井水清冽甘甜,犹如魔法,永远用不完。夏日炎热,家里没有冰箱,水井就像一个大冰窖。奶奶找出一个网袋,把西瓜装进去,慢慢吊放入井。过两个小时拎起来劈开,那叫一个冰爽。水井旁边用来洗衣服、晒东西的水泥板,夏日最炎热的几天,摇身一变成了一张“床”。老爸最喜欢干的事是,铺一张席,上风处点一盘蚊香,露天席地而睡。记忆中我也睡过一次。晚上清凉的风如薄荷在喉,蛰伏草间的虫鸣不断,时而宫弦低鸣,时而羽筝高亢。头顶点点星光,一轮明月在云中半遮面。但“夜色凉如水,卧看织女星”难敌蚊虫叮咬。

  后院有树,全是水杉,高大挺拔,整齐如一。屋后阴冷,平时没人逗留,但小学偏偏在屋后百米之内,水杉林就成了我抄近路的“踏板”。老屋后面有一扇窗,一块方形的木板,开启时用木条撑起。穿过水杉林,可以直抵木窗前。我常不走正门爬后窗,弄得一手灰,有时还头撞窗子。我家因为离学校最近,老师将班级钥匙委以重任交我保管,原本希望我可以第一个到,开教室的门,结果我三天两头睡懒觉,害同学在教室门口等,后来有同学索性敲我家门来拿钥匙了。

  老屋东侧有些空地,平时走人,也是堆放稻草的地方。奶奶常批评爸爸堆的稻草垛“不及格”。而她堆的草垛,外形像圆形蒙古包,每次从底下抽取稻草取用,不会塌方。堆草垛的日子也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奶奶在下面扔,爸爸在上面接。孩子们瞎闹,吵着也要参与。草垛很高,躺在上面晒太阳最舒服。有时候我和小伙伴玩躲猫猫,藏在上面,保管让他们无从查找。

  水杉林旁边,也就是老屋的西侧,是一片竹林和我家种蔬菜的自留地。竹林有两个篮球场大小。万竹丛中,点缀着野生的小花。我至今还记得有一种花像菊花,呈放射状的深粉色。清风拂过,入竹万竿斜,竹露滴清响。每当春笋破土,我们就拿着工具到处挖。但奶奶每次不让我们单独去竹林,常用“竹叶青蛇”吓我们,虽然她自己从来没看到过。穿过竹林就是田园,种植了各种蔬菜,胡萝卜、番茄、山芋、黄瓜等都是从小生吃惯的。

  说到老院子,其实我家的院墙并不明显,只是在个别地方植了一种叫“荆树”的植物,用“荆树”叶子洗过的头发,就像出尘于仙界,清风吹来,头发像蒲公英轻盈,又顺滑到极致,还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后来老爸另外择地建起了3层楼房,老屋就转让给了大伯家。现在那里也已拆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终不再……现在这么一回忆,我的老屋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双拼别墅”差。不对,现在的别墅哪有那么和美欢乐?

  十日谈

  老院子

  明日请看老北京四合院风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老马可要识途哦!”
幸福的时刻
大美不言
父子同好
小屁孩的欢乐时光
书法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小屁孩的欢乐时光 2017-04-02 2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