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玩扇
尹大为
  尹大为

  折扇,好似是一种灵物。凡俗生活之中,拿一柄成扇,缓缓一格一格打开,扇上山水人物,气象万千,像是展开另外一个个超尘的世界。

  玩扇,常有意外之喜。有次我以极廉之价得到一柄来楚生先生行草成扇,回家细细赏玩。包浆老气的玉竹扇骨上,隐隐刻着梅花、翠竹。我在阳光下仔细辨认,“唐云画,觉初刻”。原来扇骨竟是刻竹名家沈觉初刻的,唐云画的稿,简直是“买一赠一”。沈先生生前和来楚生、唐云交谊甚厚,患难之中,相濡以沫。这小小的折扇,也是他们三人友情的绝佳见证。沈先生的刻竹,如今也价格不菲,我以前也无缘收藏一件,想不到,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玩扇,抱定的原则是:人弃我取。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名头,如朱门酒肉,非我等布衣所能染指。价格低微,灯火阑珊处,也常能淘到心仪之物。十年前,白蕉的价格平平,我倒是很喜欢他兰花、行草里面的那股执拗的清气,那时低价收了几把。打开展玩,不觉中,一股清雅脱俗的兰蕙芬芳扑面而来,一洗心中尘霾。有次,我去一拍卖会预展闲逛,里面大多泛泛之物,正想离开,门口边上的柜台上,凌乱地放着几把成扇。有张扇面,夹在两张透明有机玻璃之中,侧落一边,我眼睛一亮,这不是白蕉嘛。一面是草草几笔兰花,一面是他特点鲜明的行草,抄的正是三国钟繇的信札。这内容,以前见过他写的条幅,还有另一种草体的扇面,应该是他极为钟爱的词句。辨笔墨,应是他晚年之作,草草不工,大开大合,正是他潇洒老到之极时所作。名款之下,并未盖章。这大概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其实,文人墨客酒桌之旁,随手为人书扇,忘带印章是常事。白蕉先生崇尚魏晋风流,他信手涂抹的随意之笔,往往更能出彩。这件就是,辨纸墨,应有几十年了,写的又是他钟爱的魏晋人语。我毫不犹豫地拍下。后来我请一收藏白蕉的大家品鉴,他说东西没问题。我为此又高兴了几天。

  玩扇,常含着一段段的情。认识贺友直老伯伯十多年了,年龄虽相差一甲子,风趣随和的贺老,一直把我当小友看待。我从没向贺老求过画,毕竟画画累,贺老当时近九十了,于心不忍。闲谈中几次随意提起,想让贺老为我写几个字。他的字很有特点,结体开张,似有碑意,天真、耐看。贺老推脱,很认真地说,自己没临过帖,拿不出手。他这么说,我也不好意思强求。几年后,我偶然在某个扇博会的展览上,见到贺老画的一个扇面“图书馆办到马路上”。方寸间,三十五位各色人等,围绕在路边小人书摊周围,形态各异,无一重复,蕴含着贺老对连环画深厚的感情。扇面索价不菲,我犹豫几次终于买下。带到贺老的小楼。他一见,眼睛一瞪道:“浪费铜钿做啥?”转眼,又微笑起来:“先放在我这里。”过了几天,他叫我去拿。原来扇面翻过来空白的一面,他为我画上了一尊松下参禅的古佛,边上还加上了长题:“摺扇,在文人雅士手中是雅物,其正面所绘非山水即花鸟,若画人物亦属高士丽人。今余将市井小民街头情景充作画题,诚乃大俗物也。况余胸无点墨,又从未临帖,作文写字无异是自剥脸皮。无奈……只好献丑了。”我捧着扇面,激动又惶恐。这么一位连环画大师,还如此虚怀若谷,弄得我很不好意思。贺老已仙去一年多了。我时不时打开这张扇面,他的音容笑貌立刻浮现出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遇见动物的时刻
因人而异方成才
智慧快餐
品位和礼貌
青团与寒食节
玩扇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4玩扇 2017-04-02 2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