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10分,在西藏北路1308弄小区,执法人员模拟被困,按下轿厢中的应急三方通话按钮,然而始终无人应答。随后,执法人员又拨打了张贴在墙壁上的服务热线,终于联系上维保单位。9时18分,维保人员赶到,符合时间规定。
而在中山北路355弄13号楼,“被困人员”就没那么幸运了,拨打了五六次应急三方通话装置,始终是忙音或无人接听。而因轿厢里没有通讯信号,电话也打不出去,通过网络求救也几无可能。
为何应急三方通话装置“形同虚设”?对此,两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均表示,三方通话线路是畅通的,但是门卫或保安人手不够,有时不得不离开室内,就会错过电梯求救。
对此,执法人员表示,201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使用管理单位应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运行,即时响应被困报警,并在5分钟内通知维保单位。维保单位应确保电话24小时有效应答,接到被困报警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完成救援解困。“也就是说,上海的规定是30分钟内要将人员救出,比国内通用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中的30分钟到场规定更严格。”市质监局相关人员表示,“电梯里都有通风装置,没有窒息危险,若市民突然被困电梯,千万不要扒门,应耐心等待救援。物业也不应擅自救援,而应及时通知专业维保人员前来。”
据悉,本市目前在用电梯共23万余台,上海发证的维保单位共306家,今天全市将对近千台电梯开展困人应急响应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