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时间最短
从接电话通知到与家人充分沟通,再到签署捐献知情同意书,最后入院注射“动员剂”做造血干细胞采集准备,朱归仁总共用了不到1天。“他也是我们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多年来,‘动员’时间最短的一名志愿者。”市红十字会一位工作人员确信地说。
7月1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接到一连串紧急求助电话和信息:一名白血病患者危在旦夕,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资料检索,朱归仁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符合捐献条件,希望上海方面立即与小朱联系。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志愿者捐献,对上海分库来说还是第一次。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到朱归仁,没想到刚听明白事情的大概,小朱便抢过话来:“不用多说了,救人要紧。我百分百同意捐献,你们就告诉我要做什么吧。”
按程序必然要做的“动员”工作,当晚8时做到了松江小朱的家中。事发突然,小朱的家人有点发蒙,继而又有点担心。朱归仁却对花甲之年的父母、怀抱两岁幼子的妻子坚定地说,外祖父给我起名叫“归仁”,就是希望我秉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仁爱之道,如果在这种关键时刻不能勇敢站出来,我如何对得起良好的家庭传承。
一番解说加上小朱的决心,小朱家人终于站在了支持的立场上。在签署捐献同意书后,第二天一早,小朱接受了“动员剂”注射。
志愿积极分子
周围的知情者都了解,今年32岁的小朱从上大学起,就是一名志愿活动积极分子,曾3次无偿献血,获得过校优秀志愿者称号。2014年,他主动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者。
“志愿报名前慎重考虑,紧要关头撸袖子就上,这样的热血青年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志愿者的骄傲。”今天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市红十字会、团市委和松江区有关领导专程到医院看望朱归仁,并为他颁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库荣誉证书、上海市博爱奖章和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证书。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