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宅“听紫云”
张妙霖
  张妙霖

  重访建水,是因为杨丽波女士时常在她的朋友圈里发送一些建水“听紫云”古宅民居的照片。

  车子入城,过了朝阳门后便转入临安街。司机小罗把车停在了停车场。我们跟着他步行去古宅。不久,我们站在了一个门楼前。一块高挂的鎏金牌匾,上书“听紫云”,两根灰暗的木柱分立左右,撑起空中宽大的门楼楼顶。柱子下面的石鼓柱础显现出柱子的坚韧与力量。飞檐四展,欲怒而振翅。雕刻精致的斗拱层层探出,诠释着古人的力学原理与艺术审美。大门深深,有居高临下之势。两只雄狮卧于高大的须弥座,给这栋大宅平添了几分威严。

  提腿跨过门槛,进入大宅。仰头而望,人字型的屋顶是青灰色的望砖,高悬在天,达六七米。进入堂屋庭院,右侧立着一棵大树,一人不能围。老干发黑,凹凸起伏,几簇新枝发于其上。围墙下面,有一水缸,水缸的正面有三幅正方形雕刻。中间一幅,外方内圆,圆圈里的麒麟奔驰在祥云间。右面一幅,仙鹤巢于柏树上,传声嘹呖,清晰可闻。左面一幅,牡丹花盛开在高脚瓶口外,花瓶右侧有一枝兰花,吐着芬芳。水缸内外,观之可喜。环顾四周,整个庭院因水池而灵秀。

  走进堂屋,顿感静谧而阴凉。望砖的青灰,墙面的纯白,屏门的淡红,与梁柱、窗框窗格的乌黑形成反差,让屋子雅气。木柱木梁木椽斗拱精妙地构架起整栋房子,房子的骨架,裸露可观。古人的建筑美学,让今人叹为观止。

  循右花园而后左拐,三四步,豁然开朗,是一个大天井。房子四围,天地居中,四边长廊相接。天井里放着饮水马槽。水里游着几尾金鱼,水上浮着几片睡莲。不禁慨叹:古代的马槽就是为了成就今天的一件艺术作品吗?

  天井的一边长着一棵槐树,槐树的右边有一块厚厚的黑色石板,用老的雕花石柱支撑着,作为茶桌;石板两边放着石鼓柱础,作为凳子;石桌上放着紫陶茶具。与远道而来的朋友在此煮茶吃茶,不就是陈老莲的《烹茶图》吗?在这样的小天井大天地的世界里,最有诗意的还是下雨。小雨润湿了老石板,水珠慢慢地从树叶上滴落下来,马槽里泛起了涟漪。起风了,雨大了。雨飘进了长廊下,打在坐在长凳上看雨的你的脸上。雨从天上浇注下来,浇注在瓦片上,浇注在石板上,泛起阵阵雨烟,你听到的雨声,其实是雨与瓦片、石板、树木、水池的话语声。这就是四合院的起居图,古典,高雅,化合于天地造化之中,令无数人神往。

  四合院的房子本身被修缮如古。屋檐下,雕梁画栋,龙飞凤舞,斗拱勾心斗角,门窗木雕精致,墙上石雕古朴。四合院的主楼的走廊,则通往右边的另一个四合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连载
   第A23版:阅读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养老
   第A26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爱情最初的样子
兴趣与成材之道
有容则易
种子与土壤(十三)
古宅“听紫云”
南极小哥俩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古宅“听紫云” 2017-10-24 2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