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似乎有些幼稚,好像是对小学生说的。的确,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虽然那时“读书无用”甚嚣尘上,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像老和尚念经一样挂在嘴边的。
我1965年9月上学的,到1977年高考,中间的12年中小学教育实际是缺位的,以写批判文章代替考试,没有升留级制度,更可笑的是,我读了7年小学,4年中学,最终还没搞懂自己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然而在1977年,我还是通过选拔,从农村回到了城市。在这12年中,我还是有“学习”的,那是自学,是瞎看,每抓住一本书,都如饥似渴,尽管前有破损后有缺页,只要有文字的地方,都仔细掰开,添加想象,以求贯通。
华师大夜大的5年,是我十分珍惜也是值得长久回味的。
那时,我年轻,我充实,我好奇,我“天天向上”。那时我在徐汇区向阳小学上班。那是市重点,我是新老师,工作十分繁忙,真是连上厕所都要跑步前进。但是,下班后我还要读书,华师大,像一块磁石,紧紧地吸住了我。常常是来不及吃晚饭,一路上啃着面包到学校,剩下的回家路上继续。
在这5年里,我懂得了什么是教养,什么是热爱,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有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常常是走在校园里,迎面走来的那位在向你微笑、点头、示意,仔细一看,啊,那是老师。也许,是我们该给老师侧身让道的吧?很感动。我选修生物进化课,刘民壮老师讲课很激动,穿着灰布中装,在讲台的台阶上,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凸起的口袋沾了许多粉笔灰,还给我们看长长一束野人的毛发,据说他每年放假都要带着儿子进神农架找野人。祝文品老师批改作文,让我想到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记得祝老师说,如果你对这篇作文还有想法,还想再写一遍,我一定会再给你批改的,分数从优。我就是一个题目会写两遍的学生。华师大的校园是美丽的,但我更看重的是它在每种植物上都挂着牌子,上面写着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告诉我们,知识无处不在。
后来,我自己又当了高中教师,送走了10多届高三毕业班。学生结伴到楼下打听我家地址求家教,我从未收过学生一个铜板。学生怕高考,在临上考场之前,我给他们每人一封信,表示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一个同学出国留学,在她的行李箱里,还带着我的那封信。有一届毕业班,他们每人把自己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誊写在一起组成一册,说,老师喜欢好文章,送给老师留念。
在我心中,有许多老师,他们教育了我,我也希望把我最好的留传给学生。
2013年7月,我送走了生命中最后一届高三学生,开始了退休生活。以前是6点半起床,7点钟到校,周六是铁定在家批改试卷的,如今是“赋闲在家”了。干嘛呢?我还会干嘛呢?以前让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今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喜欢周圣伟老师的“人若有情心不老”,用情去看世界,用心去悟生活,我们依然年轻。
十日谈
夜大春秋
已届花甲,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和培训,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