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会谋“一石三鸟”
日本之所以将外长会议会址定在广岛,是希望趁着近来日美外交突破频现的“东风”来旁敲侧击。目前,日方的外交目标一是要确保各国外长、尤其是美国国务卿克里将在广岛和平广场献花,然后争取他们参观原爆资料馆等官方设施;其二是希望说服美、英、法三个有核国,发表一份宣示核武器为“反人道主义”、在道义上支持和推进彻底核裁军的《广岛宣言》。
日本将这两点作为主要目标,一方面出于国内政治考虑,迎合国内选民的厌核心理。这在积极推动此次会议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毕竟他本人就是以广岛为基盘的政治家。另一方面,虽然广岛民众表示希望美国领导人来访的目的只是改变美方对核武器的“态度”,但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措辞有所不慎,就会造成“日本才是二战受害者”的错误印象,而这正是日本保守派愿意看到的。最后,将广岛作为外长会的主场,再辅之以“无核化”主题,还能顺手打击正因核试而遭到严厉制裁的朝鲜。东京此举可谓是一石三鸟。
然而,日本的意图固然重要,但是其在广岛外长会是否能达成目标,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从眼下的态势来看,“务虚”的纪念之行易成,“务实”的核裁军难为。
美国双重标准看核议题
美国国务卿克里几乎已经确定将会赴广岛和平广场献花,因此各方揣摩的焦点已经扩展到了奥巴马的五月之行是否也会访问广岛上。然而,虽然媒体热炒“第一个访问的现任国务卿或者总统”之类的话题,但是考虑到早在1984年卸任总统卡特就造访过纪念广场,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也在2008年献过花,而驻日大使、副国务卿一级的官员更是时常参与纪念日,因此即使奥巴马最终成行,这一“突破”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也不必高估。
虽然倡导“无核世界”的奥巴马是美国总统,但是他也不可能说服美国国家安全界严肃考虑核裁军。美国在这一问题一直坚定地执行双重标准,始终拒绝承认核大国具有任何形式的核裁军责任,也反对将有核国的核裁军和无核国的核不扩散联系在一起。因此,奥巴马在2009年提出“无核世界”概念后也逐渐趋向“现实”,其倡导的核峰会的主旨也符合美国一贯立场。事实上,日本依然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因此很难相信安倍政府是真的抱有美国会在这一问题上做让步的期望。
无论克里还是奥巴马,他们即使访问广岛恐怕也很难说出日本人最希望听到的话。毕竟在美国国内,赞同1945年核攻击决策的仍然是绝对多数,其中最坚定的支持者就是避免了大量牺牲的美国军方。根据美国战略界延续至今的“就事论事”传统,日本若想翻此案,不说绝无可能,怕也是机会渺茫。 肖河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