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原创
吴欢是歌舞团优秀年轻编导之一,昨晚的晚会上,他有3部作品入选。他告诉记者,如今的上海歌舞团给年轻编导和演员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原创平台,例如2年一届的“在路上”原创作品展演,评选一二三等奖,并对优秀作品有一定金额的奖励;每年的考核都和收入挂钩,也促进了一些原创作品的产生;院团领导会鼓励编导、演员参加各种赛事,例如上海新人新作比赛等,“所以这台晚会是我们3年内积累起来的,从近百部在自主平台上脱颖而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12个精品,其中超过一半是歌舞团青年编导创作的。”
打造精品
罗丽也是歌舞团里颇具代表性的编导,荣获诸多奖项,她和吴欢都是从演员开始积累经验,逐渐向编导转变。从一开始每年四五个小节目,到如今每年一两部作品,罗丽的创作数量逐年变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把自己沉淀下来,把所有精力集中在一个作品上,全身心地投入”。
“记得有一年,我们去呼和浩特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优秀作品展演。”吴欢回忆说,当时他编创的《傣家的女儿傣家雨》拿了金奖。舞蹈里有个场景,需要5名舞者同时转圈,“就那一次,她们转的伞页角度是一模一样的,以后也没有过。”吴欢说,作为一名编导,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舞台上被舞者完美地呈现,内心特别感动,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这个场面让我记忆犹新。”
搭建梯队
昨日现场,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表示,在“艺衔”制实施以来,歌舞团已然培养了朱洁静、王佳俊、方光、侯腾飞、黄爱萍等首席演员,成为在全国舞蹈业界颇具影响力的青年舞蹈家;与此同时,歌舞团举办的各种原创作品展演和比赛,为其发现和培养具有创作潜力的人才奠定基础;定期举办的原创歌舞晚会、舞者展示专场等,为一线人才成长创建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体系。
据悉,歌舞团将于今年进一步完善舞蹈演员“艺衔”制度,从专业能力、艺德素养等方面,更加科学、系统地培养德艺兼备的优秀青年舞者和编导,进一步扩大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覆盖面,搭建好上海歌舞团人才梯队。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