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远东战略布局
关于俄太平洋舰队打算在千岛群岛建海军基地的传闻,早在2010年就出现过。当时,日本的《ZAKZAK》和《军事研究》等媒体就推测俄军可能在俄日争议岛屿上建军港,例如“北方四岛”中的第一大岛择捉岛(俄称“伊图鲁普岛”)上的单冠湾(俄称“斯捷潘诺夫湾”),日本曾在那里修建军港。二战期间,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舰队就是从那里出发的。如果俄海军在单冠湾建基地,俄舰艇出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等海域,要比现在俄太平洋舰队主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更便利。
不过,日本《世界舰船》杂志则认为,俄海军不大可能将主力舰队布置到美日眼皮底下的“北方四岛”,但有可能在此部署少量辅助舰船(如侦察船),为太平洋舰队构建一道“防波堤”。目前,俄联邦边防管理局已在择捉岛上部署15艘巡逻艇,未来如区域形势紧张,则可能进驻500吨级左右的导弹艇。
俄《军工周刊》则从整个东北亚安全态势评估太平洋舰队驻军千岛群岛的可行性。该刊认为,俄太平洋舰队在“萨哈林岛-千岛群岛”一线的防御薄弱,一旦“有事”,目前分散部署的两个重兵集团——堪察加集团(位于堪察加半岛,以核潜艇为主力)和滨海集团(位于滨海边疆区,以水面舰艇和常规潜艇为主力)难以及时反应。如果南千岛群岛失守,堪察加和滨海地区的海上通道无疑会被破坏,再考虑到两地之间没有像样的地面交通网,俄军加强在千岛群岛的部署有利于完善太平洋舰队的整体战略布势。
调整布防势在必行
俄《独立军事评论》披露,长久以来,南千岛群岛上的俄军形同“稻草人”。俄东部军区配置在南千岛群岛的主力是隶属第68军的第18守备师,是典型的二线部队。满编的第18师应该拥有220辆坦克,约500辆步兵战车和200余门火炮,可实际上该师在岛上只有几十辆老旧的T-55等型坦克,并且全被改造成固定火力点,至于尚有战斗力的41辆T-80BV坦克则全在萨哈林岛的仓库里。俄《消息报》报道,第18师在国后岛部署有第46团,择捉岛部署有第47团,总兵力2200余人,但他们只有130门火炮(含迫击炮)、60门高射炮和6架“米-8”运输直升机,军属从萨哈林寄出包裹,需要2个月才能到岛上官兵的手中,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
据悉,俄国防部已决定在千岛群岛建设多座带有营区和生活区的军事城,以满足长期驻兵的需要。同时,俄军还计划派驻各种先进武器,其中包括可以压制美日水面舰艇的“棱堡-P”机动岸舰导弹系统。“棱堡-P”系统所使用的P-800“缟玛瑙”导弹是俄罗斯第一种陆海空三栖反舰导弹,导弹重达3吨,飞行速度高达2.8倍音速,采用复合制导模式,射程300千米,由于弹体表面覆盖雷达吸波材料,有较高几率避过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具有相当强的打击能力。而为了掩护“棱堡-P”系统,俄军还打算在千岛群岛配备“道尔-M2”野战机动防空系统。
另外,为了有效支援千岛群岛,俄国防部决定修复此前废弃的远东空军基地,目前重新启用的包括阿穆尔州的乌库列和扎维塔亚基地,滨海边疆区的远斯帕斯科和沃兹德维任卡基地等。经过现代化改造,这些机场已可起降轰炸机、歼击机、运输机等多型战机。
战略要地不容有失
从地理位置和安全利益来看,南千岛群岛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和地位甚于日本。冷战期间,以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为基地的苏军经常出动战机,环绕日本周边领空作例行侦察。冷战以来的经验表明,由于俄罗斯控制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确保了通往堪察加的海上运输线,掌握了自由通向太平洋的出击路线,这样就能够保卫滨海边疆区一带的军事设施。
专家分析,俄太平洋舰队很可能将南千岛群岛中的择捉岛作为经营重点,那里的水深可供4000-9000吨级舰艇驻泊,并且有现成的“海燕”军用机场可供配套,该机场有一条长1500米的跑道,可供歼击机、反潜巡逻机起降。当前,按照联合作战的原则,俄太平洋舰队与空天军第11空防司令部协同,后者能对基地、驻泊点和防区内的海军兵力提供掩护。此外,岸防部队的“舞会”与“棱堡-P”系列岸舰导弹系统可弥补海军舰艇力量的不足。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维克托·帕夫利亚坚科指出,对日本来说,争夺南千岛群岛是为了洗刷二战失败的一个“污点”,另一个“污点”是美军基地,这些“污点”会凸显日本的失败和所受到的惩罚。日本政府想向国人灌输这样一种认识,即“日本没有战败只是结束了战争”,日本的教科书就长期灌输这种观点。这也是日本坚持领土主张的一个动因。 张韶华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