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名工作人员按照事先排摸的情况,对辖区内非法职业中介逐一清查。“这条路上,职业黑中介真不少,老是忽悠我们这些打工者。”来沪务工的小王也解气地说,此前有同乡上当后找去理论,非但没讨回一分中介费,甚至被推搡殴打,“早就该严惩!”
在荣乐中路西侧,一连三家店铺打着“人才中心”“企业招聘”等招牌,经营者见执法行动大多让道,但亦有阻挠者。一名“女老板”就故弄玄虚,自称是新承租的租客,准备重整门面经营烟酒,阻拦执法,最后被公安识破后“溜之大吉”;也有经营者趁人不备想抱走店内办公设备,殊不知,已被摄像机记录在案。
“黑中介”为何屡禁不止,欺骗求职者?岳阳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析,一是经营者成本低、回报高,二是外来务工人员求职心切,三是违法惩罚措施太轻。此外,求职者上当受骗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也让打击“黑中介”遭遇“取证难”。
通讯员 孙玉梅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