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给你们一张脸,你们又自己造一张。”这是孙道临配的劳伦斯·奥利弗演的哈姆雷特的台词。闲时,女人间常常讨论的话题,往往离不开谁整容了、谁的脸塌方了。
上周,上海的几家医院就收治了一批因在非正规场所打肉毒素而中毒的求美者,有几人甚至美容不成,反而进了重症监护室,差点丢了性命。这件事情,掀起了有关整形美容的热议。
眼下,整形手段日新月异,除了一部分求美者还在追求传统的整容外科手术外;最热门的,是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哪里都能打的注射美容。打打针,皱纹就不见了,皮肤也变白了。尽管整容失败及后遗症的风险一直存在,也丝毫没有绊住求美者迈向完美的脚步。最要命的是,打针会上瘾。
我因为工作的缘故,曾走访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九院的整复外科向来不乏求美者。在特需病房的休息间,我曾看到一个“锥子脸”照着镜子,反复给自己在韩国整的鼻子挑毛病,并等候自己的主刀医生帮忙“修复”。其实,她在我眼里已经非常漂亮了,但她仍然不满足于自己的美貌——而这就是大部分整容上瘾者的共性。
人生啊,有三件事是会上瘾的,离婚、跳槽和整形。
对整形手术的“瘾”,大多是由于成功的整形手术能够带来切身的好处,有时使人陷入难以自拔的快乐,于是不知不觉地上瘾;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整形没有达到预期,仍旧有改进的空间,总希望自己下一次会更好。做整形外科这行的,其实更多地是在治疗某种无法排遣的心理疾病。
从积极角度来讲,热爱生活的人,会走进整形手术室,因为他们对于未来抱有美好热忱的想象,这点值得鼓励;但另一方面,对自己外表极度苛责的人,流露的是自我认可的缺失,外界似乎构造了一个确定的丑人牢房,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你还觉得整形手术改变的只是外表吗?整容医心啊!
既然如此,倒不如先放弃求助于医生,来完成一个关于自己长相认知的漫长回溯:你,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在内心中描画成一个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