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得这么突然,让常务副团长、松江区音乐教研员赵婷连呼想不到:“颁奖前,我根本没想到会取得第一,所以只穿了休闲服饰参加了颁奖仪式,太意外了!”
不过,走近这支教师合唱团便会发现,优异成绩的取得绝非一个意外,而是这支队伍中的每位成员孜孜以求、追寻梦想的完美结果,是由不懈的艺术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师团队精神共同结出的硕果。
聚集在梦想的旗帜下
把区内爱好唱歌的教师组织起一支合唱团,曾是松江区教育工会主席余晓春的一个梦。
余晓春说,教工社团是教工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是重要的枢纽组织。为进一步丰富教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位,锤炼道德情操,松江区教育工会认真调查了解教工需求,坚持培养人才、打造精品、培育精神的宗旨,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与要求,推进教工社团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什么样的团体既能够满足教职员工的文化需求,又可以展示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听取了许多教师的呼声,他把目光锁定在了合唱上。
区里要成立教师合唱团的消息,仿佛在平静池塘中投入了一颗石子,在松江的教师们心里激起了涟漪。合唱团需要70余名团员,招募当天一下子来了300多名教师,令赵婷既高兴又不舍。高兴的是大家对合唱兴致会如此之高,不舍的是因为设立了年龄条件,她不得不回绝了一些热爱合唱的老教师。“有些老教师条件非常好,善于合唱,但是因为考虑到演出和排练对体力要求比较高,只能选择年轻教师。”最终,合唱团确定了73名团员。
2015年3月,合唱团正式成立。73名教师团员来自松江区46所各类基层学校: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成职校;他们大多数都是音乐老师,但也不乏热爱唱歌的其他学科教师,其中就有数学、英语、幼教,甚至体育老师;团员平均年龄30岁出头一点,85%以上是新松江人,九成以上是独生子女。
“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他们相聚在一起,在合唱这面梦想的旗帜下磨练自己。”余晓春介绍说。
我爱我团 我团爱我
“我爱我团,我团爱我”,这八个字,是松江区教师合唱团的口号。
合唱团成立后,每周二下午成为团队排练的固定时间。松江区地域面积大,学校非常分散,但一到排练时间,除非特殊情况,团员们都会准时赶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因为合唱是一个集体项目,讲究不同的声部配合,缺少一个人几乎就练不起来。”赵婷说,成立至今,排练从没发生过无故缺席的状况,这也为合唱团短时间内的成绩跃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祁宝是来自松江机关幼儿园的男幼教,老家在江苏无锡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松江人。大学时代祁宝喜爱各种文艺活动,唱歌主持样样在行。今年暑假,为了备战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祁宝每周需要两次往返老家和松江,从不拉下排练。“现在有高铁,来一趟速度很快的。”对于假期里的这种奔忙,祁宝显得不以为然。
与祁宝相比,车墩学校的音乐教师薛琪华虽然家在上海,路上花费的时间却要多数几倍。薛琪华家在杨浦区,每天上班单程就要两个小时以上。“嫁到了杨浦区,路上花时间是难免的,我已经习惯了。”暑假里奔忙在排练中,薛琪华几乎一点没有得到休息。“合唱团平时一周一次排练,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其实大家都很珍惜每一次排练的机会,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排练、演出、再排练、再演出……循环往复中,是那份对歌唱的真心热爱,是教师与生俱来的执着与毅力。为了让排练取得最佳效果,每个团员都会想办法来相互帮助。合唱团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在里面很少聊唱歌以外的话题,要么是互相请教诀窍,要么是分享名曲视频。
赵婷说了这样一个例子,为了参加国际合唱节,合唱团选择了一首需要用匈牙利语演唱的歌曲,可所有人都没学过匈牙利语,虽然可以学习发音,音是不是准却难以拿捏。此时来自洞泾学校的黄梦琳老师在自己朋友圈里求助,居然找到了在匈牙利领事馆的朋友。于是她带着歌谱,特地到匈牙利领事馆试唱,得到了最权威的发音指点。最终在合唱节上,合唱团得到了“音色非常美,音准非常准”的评委现场点评。
“大家就是这样一群教师,每个人都很看重自己在团里的表现。”赵婷说,因为新松江人居多,这些教师在工作之余,多多少少会感觉有些孤单,合唱团恰好成了他们第二个家。
让音乐传遍松江每个角落
70余名团员中,大多数是音乐教师,都曾学习过音乐理论,不过合唱团并不看重理论成绩。赵婷说,合唱是团队项目,每个团员不仅要听自己,同时也要听身边的人。学历再高,也要磨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团队配合效果。
为了加强合唱团男声效果,赵婷与合唱指挥、上师大音乐学院退休教师吕东富一起,一个一个听男声,一个一个去指导。高声部之间组合唱,高声部与低声部组合唱,低声部之间组合唱,两人组合唱,三人组合唱……他们不停“变着花样”,直到所有的男声达到统一。
这样费尽心思的练习,不仅成就了合唱团的好成绩,更是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批实践人才。赵婷说,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项目,没有真正经历过合唱实践的教师,仅靠大学里学习的理论,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往往还承担着社区音乐教学任务,面向社区居民组织合唱,自身的演唱达到一定水准后,一定可以带动社区歌唱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合唱团练好了,每个团员都能起到辐射作用,最终让优美的歌声传遍松江每个角落。
“这是一群循着歌声共同追寻自己梦想的教师,他们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不断取得喜人的成绩。”余晓春边介绍边细数起来:2015年5月9日,获得第三届松江区职工文化艺术节展演一等奖;6月获松江区市民歌咏比赛第一名,并代表松江区参加上海市市民合唱比赛并夺得冠军;2016年1月2日,应邀参加上海市合唱协会新年音乐会,与全市一流的团队交流展示;5月22日参加了上海市普教系统教工合唱交流展演,获得全场最高分……
梦想之路,仍在延续。文/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