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崭露头角
2019年被视为全球“5G元年”,自中国5G全面铺开的这两个月来, 政策方向的确定与5G商用政策的叠加,为车联网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首先,5G正在影响着汽车用户在导航、影音娱乐等各方面的出行服务体验。5G网络将带给车主更个性化、自由度更高、可视性更好、精准度更高的使用体验。
其次,5G技术的发展将给自动驾驶带来巨大变革,为自动驾驶的落地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能力支持。当前,受制于成本、技术以及汽车本身硬件升级困难等原因,在事关自动驾驶的汽车感知设备方面,很难取得质的突破。今后,5G技术可以融合街上的路灯、广告牌、行人身上的手机、手表等等,为自动驾驶提供帮助。
再次,5G将会推动车联网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和融合。车联网服务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连接了汽车、出行、能源、物流和商业地产等多个产业。比如可以为交通部门解决交通拥堵、环保部门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方面提供精准的数据。
大量的应用场景,让我们有理由对5G时代下的车联网市场产生更多期许。
步入快速发展
得益于5G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及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我国车联网产业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950亿美元,中国市场将超300亿美元。
今年以来,各大运营商、科技公司、汽车厂商纷纷抢滩布局车联网,各式各样的跨界探索在不断孕育。
4月,中国联通旗下车联网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公司引入9家战略投资者,其中包含一汽、东风汽车、广汽等多家传统车企。作为我国通信设备头部供应商,华为立志“车联网要做到世界第一”。4月,其与沃尔沃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智能车载交互系统中嵌入华为应用商城。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7月,华为成为国内第20家可以合法制作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的企业。8月9日,华为发布可用于车联网的鸿蒙操作系统。
与此同时,东风汽车推出首台融合5G远程驾驶技术的概念车Sharing-VAN,包含了自动驾驶、5G远程驾驶、调度监控系统等新技术。吉利集团宣布与高通公司和高新兴集团合作,将于2021年发布吉利全球首批支持5G和C-V2X的量产车型;长城发布的“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已经通过测试。
另外,随着5G和C-V2X技术的深入渗透,我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优势将继续保持,车载通信芯片、定位芯片、通信模组等“软肋”也将打开国产化新局面,如高德、四维图新、千寻位置、紫光展锐等先进内容服务企业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未来两年,与5G网络建设同步展开,我国多数城市和高速公路会采用C-V2X技术对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5G和AI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必将激发汽车业的创新浪潮,赋能整个汽车生态的进化。
面临三大挑战
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车联网将是5G的一项重要应用,但其商业模式仍处于设计阶段。
从车联网为车主提供的业务看,主要业务场景是面向交通安全类和交通效率类。而恰恰是这些业务,用户实际反应并不强烈,刚性需求不明。如果需要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在3000亿元以上。中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主体具有多元特点,业主多元化,直接造成了车联网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主体碎片化特点。
为了积极应对车联网商业模式上存在的挑战,需要政府和产业界共同探索。一是继续挖掘和深化信息服务类业务,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类型,如车载VR视频通话、车载VR游戏、车载AR实景导航、车载高精地图实时下载等业务,用户为之买单的意愿才会强烈。另外可以拓宽车联网信息服务的范围,使车主、车企、行业客户等多方受益。二是特定商用场景先行先试,要实现普遍意义的自动驾驶,将是长周期过程。但短周期看,针对特定商用场景的自动驾驶,可以先搞起来。三是探索数据开放和运营。在新的智能交通环境下,建立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道路的一体化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大势所趋。
此外,在车联网政策法规方面,有待从加强跨行业协同、规范数据开放、健全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可以相信,只有突破阻碍5G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才有可能真正拥抱万亿市场空间的5G车联网产业。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