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上午7时,拉开窗帘,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我无心欣赏,只为如何前往远在闵行颛桥镇的法院旁听采访发愁。空中雪花仍如棉絮般飞舞,地上积雪没脚,踩进去就是一个深坑,开车、乘公交车和出租车显然都不可能,只有轨道交通最保险了。于是,我换乘三条轨交线路,再顶风冒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30分钟来到法院。
原被告都迟到了。坐在空荡荡的法庭,我情不自禁想起这桩案件的前因后果———原告和被告是曾守望相助的至亲,却因一次动迁反目成仇。这样的故事不少见,出人意料的是,被告方为在动迁中多得利益,竟安排22岁的儿子与刚离婚领着1岁幼子生活的26岁表姐假结婚。然而,他们仍未满足,将本应得到一套住房的原告扫地出门,任他们蜗居在月租400元的棚户。
开庭后,双方唇枪舌剑,作为旁听者的法官和我,听着都不是滋味。被告自称曾帮助原告从新疆回沪后落户,如今却成了被蛇反咬一口的农夫,法官一针见血指出:“你并没有农夫那么高尚!”同时也劝慰原告,毕竟得过亲人帮助,也要懂得感恩,珍惜亲情。
一个上午的庭审,是一场利益与情感的较量。虽然原告很快接到胜诉喜报,讨回应有住房,亲情却无法重拾。所以,当他们后来把感谢我踏雪采访的信函寄到报社,我的内心里并不兴奋,相反,有点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