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年均倒闸五万步
西郊变电站成立于1957年,是上海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当时也被称为“远东第一大站”。如今,西郊变电站变身成为集控站,站里的41位操作人员管辖着全市9个变电站的输变电。
变电站黄建伟站长介绍,这9个变电站,承担了中心城区将近80%的电力负荷,“一旦出现差错,将影响全市大部分地区的日常用电,后果不可想象。所以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就是‘一失万无’。”
首先,9个变电站要24小时全天候数据监控,“看守”电压、电频等多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供电质量。当输变电出现异常情况需维修时,他们的工作就更艰巨:为保证检修师傅人身安全,在维修前要将设备脱离电网,输变电切换至其他线路———这需要操作人员在几个变压器之间来回奔走,进行数百步开关闸操作后才能实现。
“为不影响下级用户用电,我们通常都是半夜操作。如果白天设备出现故障,我们就要在晚上别人下班后开始倒闸操作。”
开关闸操作,听上去并不复杂。可当记者见到厚厚一沓“变电站倒闸操作票”时,大吃一惊:每张A4大的操作票上,罗列了开关闸程序的详细步骤,操作员完成一步就需要在后面划勾,审票员审核盖章。
“去年,我们西郊变电站一共开关闸操作5万多个步骤,最多的一位师傅一人就操作了7000多个步骤,没有人出过错。”
忙 元宵节通宵抢险
刚过去的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可西郊变电站的员工,却在顶风冒雨排除险情。
2月6日晚7时许,泸定站值班员顾伟星在日常巡视中发现,主变压器避雷器电流增大,经红外测温仪测温发现:几个避雷器均出现发热情况,初步分析可能因下雨受潮,必须马上更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泸定站已经服役超过20年,站内设备陈旧,整个操作过程涉及两台主变压器、两根220千伏母线及35千伏倒母线等等,流程十分复杂。解决方案确定后,由集控站值班人员开票审票,顾伟星带领3位年轻员工姚文杰、谢秋明、蒋圣菲,冒着大风大雨,在低于0℃的气温下,连夜倒闸操作。
几百平方米大的露天变电设备场里,4位操作员在寒风中打起精神,不停地移动完成倒闸步骤,谨慎地完成每一步。经过连续10个多小时的工作,直到7日早上8时20分许,故障才全面排除。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四五十页厚的操作票,见证了他们的辛苦。
疑 高压电磁场安全
常年在超高压电磁场下工作,会不会致癌?
对这样的疑问,黄站长笑着告诉我们,每次新员工进单位,也会有这样的顾虑,“其实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属于极低频场,而极低频电场不会引起任何癌症。”
他解释说,长时间待在高电压环境里,一定会产生电磁感应,但强磁场辐射与致病并无实际联系。“我1978年进站工作到现在,没见过一个同事生癌。前几天,还有一位102岁高龄的老工程师来看看变化了的站里,他和超高压打了一辈子交道,现在身体还是很健康呢!”
本报记者 张欣平 实习生 何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