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今年暑假一过,就要升高二了,一米八十几的个头,性格阳光可爱,外婆一见到他,就乐得眼睛弯成了月牙。阿德里,这个土不土、洋不洋的名字是外婆亲自为他取的。小时候,因为他的名字后面有个“德”字,依照老上海人的称呼习惯,外婆喜欢叫他的小名阿德,喊着喊着不知怎么就顺口喊成阿德里了。
十七年前初冬的一个凌晨,阿德里降临人世,迎接他的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就是外婆外公。之前的那个夜晚,外婆在产房门口焦急地熬了一个晚上,等的就是阿德里和他妈妈的顺利、平安。亲情其实也是一种缘分。在哺乳期中,只要听到外婆亲切的声音,襁褓中哭闹的阿德里就会平静下来,听话地喝奶、睡觉。
阿德里长这么大,外婆倾注了很多心血,尤其是对于他的学习成长,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外婆忙碌的身影。
在幼儿园时期,尽管妈妈工作非常繁忙,但还是赶了把时髦,让阿德里学拉小提琴。幼儿学琴离不开家长的支撑,每逢妈妈加班值班,外婆就义不容辞成了高级替补,拎了小提琴拖着阿德里赶去上琴课。没想到阿德里对小提琴毫无兴趣,勉强考出五级后,是外婆费尽口舌统一了全家意见,把阿德里从“苦海”里救了出来。
到了小学阶段,正值奥数狂轰滥炸,阿德里未能幸免,几乎从三年级开始每周都有一节课外奥数补习课。此时,外婆自告奋勇,担负起陪读的重任。只要一到上课时间,外婆就和其他家长一起坐在教室的后排,戴起眼镜,拿着笔记本,开始了和阿德里并肩作战的历程。什么抽屉原理、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相遇和追及问题,细细数来,外婆都不在话下。回家做练习,遇到难题,阿德里还要翻看外婆的课堂笔记作参考。此时的外婆,倒很有成就感。
好不容易盼到孩子长大,到了初中以后,阿德里却进入叛逆期,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用俗话说就是:讲啥不听啥。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毕竟中考是人生第一场重要考试,调整好心理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阿德里的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后经家庭办公会议讨论,一致推选外婆为调解员。外婆不但帮助解决阿德里在家里遇到的不快,而且还帮助调解其在学校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经过外婆耐心的教育、帮助和疏导,终于使阿德里度过了心理及学习的难关,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学校。
进入高中的阿德里,将自己从小感兴趣的科技创新作为学习的生命线和动力源,课间课余都痴迷着无穷的科技知识。阿德里参加了不少专业的科技组织,经常会收到一些专家讲座的通知,有时因校内上课而无法参加。对此,阿德里颇有情绪,闷闷不乐。外婆见状,又一次站了出来,一句“别担心,有外婆”,让阿德里开心了好几天。阿德里派了新任务给外婆:只要有科技讲座,自己因课内学习原因参加不了的,一律由外婆代为参加并做好详细记录。从此,六十开外的外婆按着阿德里的吩咐,奔波于上海科学会堂、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之间,参加着涉及天文、航天、生物、医学等各领域的科技讲座,并收集着各类科技资料,俨然成为阿德里的“科技助理”。一年多下来,外婆自己也成了科技爱好者,比如对于日全食、月全食是一定要观测的;对于天宫、神八、神九的升空以及交会对接的直播都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对于有关院士们的了解也是略知一二的。
外婆的付出绝对没有白辛苦。平时,家里人总是喜欢和阿德里打趣,逗他:“阿德里,家里和啥人最要好?”对于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无论阿德里在什么状态,刚睡醒也好,做模型也好,看电视也好,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外婆!”总是那么干脆利落。
阿德里是个有心的孩子。两年前,他去英国游学。回来时,他给每位家人都象征性地带了小礼物,但送给外婆的是一个经他精心挑选的血压计,并称要不是带起来麻烦,本来还想替外婆买个精美的烧菜锅子。那时,外婆拉着阿德里的手,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