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琐忆“八八”父亲节
叶元章
  叶元章

  父亲节,以前也曾经有过。那是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上海几位知名人士颜惠庆、梅兰芳、严独鹤、许晓初、史致富等联名倡议,定每年阳历八月八日为父亲节,举行仪式,组织活动,以示敬老尊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之至意。此议见报后,社会各界纷纷响应,成为舆论的一大热点。

  活动的高潮,在八日当天的电台特别广播。由上海票界会同剧院组织京剧清唱。从下午到晚上连续八小时不断。来电台一展歌喉的名角老生有陈大  、纪玉良、陈鹤峰、张文涓、王琴生、李慧芳(原工老生后改唱青衣)。花脸有裘盛戎、王雨田、王正屏等人。旦角人数最多。黄桂秋先生到得最早。他穿一袭淡青色夏布衣衫,手持折扇,戴一顶草帽。一进门,就彬彬有礼地向旁边的伴奏人员拱手致意。随后就唱了一段《祭江》。黄派特点是嗓音脆亮。这次挨近了听,格外真切。不过,也发现他的脸型不怎么好,有颧骨,嘴巴有点突。这影响扮相,可能也是始终未能大红大紫的一个因素。

  小字辈的坤旦,第一个到场的是王熙春,其后则是李玉茹、童芷苓、张淑娴、顾正秋以及来沪不久的李蔷华、李薇华。李蔷华年方二十,正是绮年玉貌、楚楚动人。她学程派,唱几句也有板有眼,说明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最难得的是奉父命前来的梅葆玖,由琴师倪秋萍陪同,唱了一段《生死恨》。葆玖当时十九岁,尚在上学。他个子瘦长,穿了长衫领子很高,小分头,皮肤白皙,秀气却不怎么壮实,更不像高中学生。他的唱,虽不乏梅味,音域却不够宽广,这大概也与年龄有关。

  上海京剧票友中,学梅的不少,男的以包幼蝶为代表,造诣精深,享誉菊坛。那天,他唱了一段《凤还巢》,酷似盛年的梅先生。他嗓音宽,音味足。他学梅条件得天独厚,加上能刻苦钻研,故领悟快、收获大。只是由于他身材短小、脸瘦,又两眼近视,限制了他向舞台发展。他胞兄包小蝶却是个胖子,那天也来了。

  海上名媛的学梅为多,如华香琳,原是武汉名票,后移居沪市。又如李丽华,原是京剧世家出身,幼工扎实。她们的到来,更使得播音大会流派纷呈,精彩异常。

  姜妙香先生因有戏,到场较晚,唱完《罗成叫关》后,播音会就结束了。他同我离开电台大楼,从八仙桥沿淮海路向西步行。路上,他跟我谈了些剧坛琐事,我顺便请教他几个问题,包括《巡营》的唱词等。他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解答,让我深受教益。

  除此,还有其他的活动,报纸也配合宣传,这一节日,还是相当热闹的。但到了翌年即1948年,因时局动荡,市内工潮迭起,父亲节的规模不得不有所缩小。再一年,上海解放,父亲节就此夭折。但几位原发起人许晓初、史致富等赴台后,重新恢复了“八八”父亲节的活动,至今不衰。因“八八”谐音爸爸,好叫又易记,也合乎中华民族礼俗,比近几年进口的、不固定、不好记的洋节日更便于人们接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5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6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7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8版:评论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特别报道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伦敦眼
   第A19版:伦敦眼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奥|运|特|刊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国际新闻
   第A32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地产专题
   第B15版:地产专题
   第B16版:职场方圆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人物专题
   第B20版: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醉氧与缺氧
琐忆“八八”父亲节
两套房子
德国街头的“赠物
今宵灯谜
徜徉邮苑
又闻抄袭之作成高分作文
加油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琐忆“八八”父亲节 2012-08-08 2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