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的一天,我们杨浦区集邮协会一行人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观摩2012年第1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第一次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举行的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广场上,左右两侧临时搭建的帐篷前,人头攒动,集邮爱好者踊跃购买2012年第1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明信片、《草原邮情》珍藏邮品等,大家在一张张明信片上写地址姓名,寄给千里迢迢的亲朋好友。
进大楼,二楼东西展厅里,不少集邮爱好者驻足观望。有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印花税票类、传统集邮类、航天航空集邮类、专题集邮类、极限集邮类、青少年集邮类……一排排一框框井然有序竖立着,美不胜收。
一框清代光绪年间的新疆邮驿史中,信封盖着的“马上飞速”戳记,至今仍清晰。驿站邮路有一条从天山南路——吐鲁番向东——甘肃,让人眼前浮现昔日马蹄声声、风沙尘土、夕阳西下的情景。1950年~2011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邮政日戳史引来很多人注目,六十年代启用的双圈腰框式日戳,上下半环都有蒙古文,仅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启用过,十分罕见。此外,宁夏以不同种类的邮品展示了收取地方邮政附加费期间产生的带有邮政附加费标志的挂号信函、汇款单、包裹单、国际信函等,客观反映了宁夏地方邮政附加费使用的历史。而1950年~1958年间的甘肃的三格式邮政日戳别具一格。云南、西藏、青海的邮品则反映了当地自然生态、世居民族、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012年第1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馆,犹如一座开满鲜花的花园,徜徉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让我领略到了近代少数民族的邮政发展史,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邮票,它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丰富多彩的生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集邮这种文化形式,不仅在沿海城市,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得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