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司问出“此事你怎么看?”的时候,说明你在上司眼里,已经举足轻重了,因为他对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菜碟,根本就没有必要问:“你怎么看?”
当年,我和小李同时进办公室,上司只负责给我们分派工作,从来不问:“你怎么看?”在他的感觉里,我们就是干活的,根本就没有发表意见的份儿,在企业多嘴多舌最不招人待见,我们也很知趣。
企业改革的时候,上级想推行末尾淘汰制,他第一次问我:“你怎么看?”我从心里不赞成末尾淘汰,因为办公室里人和人的工作量不一样,很难像车间那样搞一刀切,末尾淘汰里面肯定有很多人为因素,体现不出公平,也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我把我的意见按一、二、三说了出来,竹筒倒豆子,一点没留。而小李却一味顺着他,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结果,上司把我的意见带到了厂务会,老总在企业改革动员大会上,声情并茂地提到了这件事时,我才知道我给上司当了一回枪。上司从心里不赞成末尾淘汰,可作为中层领导又不好说,于是来了个曲线救市,用我这个小菜碟的话,反映他的心声,还代表群众意见。而老总呢,也很会来事,在会上,既表扬他,又表扬我,表扬他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不盲目附和上级领导,表扬我实话实说,有点分析能力。还说搞企业就需要我们这样不盲从、敢于说真话的下属。那次会上,老总的形象既民主、又温馨,让大家很感动。窃笑:我和上司都给他当了一回枪。有些事情,就是歪打正着,原本一句仗义执言的话,竟无意中提升了自己。而小李依然该干吗干吗。
后来,上司和我就有交心的习惯,“你怎么看”经常出现在我们之间。
时间长了,我也不是回回都实话实说。因为上司是个爱借势的人,总用别人的话来反映他的意思,这里面就十分复杂,枪在某些时候,就成了垫背的。当我悟出这点的时候,就经常扬长避短地和他打迂回战,可放的时候,我也借势,不该当枪的时候,或当枪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我就保存实力不放。
上下级关系不需要特别透明,既知心又有尺寸,既交心又有余地,是最好的状态。什么时候,没有距离感了,两个人成了一个脑袋,离翻脸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