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这事,细想蛮有趣。与太原友人见面,十有八九在酒桌上。不管能喝不能喝,都得喝点。情景所致,情感所趋。X是地道山西人,豪爽粗犷。没去过北方,或没几个北方朋友的上海美女,断断猜不出事情真相。那场面,热烈激愤。三两的直桶玻璃杯,高度老白汾满上,阵势先声夺人。我早已习惯了。其实未必真能喝。比方X,喜欢一口干,一干到底。喝前必起身,几秒钟不言语,望牢一桌人。是在运气吗?然后大喊一句,古有桃园三结义,今有烟酒不分离。干。许多时候,是干掉以后五分钟之内,倒下去。即使硬撑着不倒,也已双目无神,眼神游离,唇齿不清。看来喝酒未必拼酒量。架势要摆足。
喝酒分节奏。有人喜慢,有人好快。随意才好。能喝的多喝,不善者少饮。边聊边喝,不急不缓,多好。最怕劝酒。酒杯频举,干干干。筷子根本没机会落到盘子里去。许多人以为大杯容易喝多。我做酒店的经验,是大杯易喝醉,小杯易喝多。
“花赏半开,酒喝微醺”是最高境界。酒一多,人意识全无。一次参加某地诗会,席间一男诗人连干两大杯,瞬间震翻全场。到了深夜,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他只穿条裤头在酒店里上蹿下跳,整个楼层房门拍遍,折腾一宿。第二天再见他时,每个人只笑不语,神情诡异。问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女人喝多更可怕。当年在酒店,女人喝多者常见,花样绝无雷同。胡说八道话痨算好的。有嚎啕大哭的,千年委屈万年恨,坐最近那位比较惨,鼻涕一把泪一把,抹得到处都是,肩头拍遍;有喝多撒泼的,想架她回家,张嘴就是一口,手脚并用,抓咬挠挖全上阵,整桌人眉头紧皱,招架全无。
有人酒量天生,有人后天锻炼。某闺蜜道地本埠人,酒量了得,北方朋友都诧异,你是上海人?是当年北上插队多年的收获吧。北方多酒肆,南方多茶馆。常说北方气候寒冷,常以喝酒暖身体。外婆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上街沽酒,归途路远又遇风雪,心想喝酒能取暖,就冷了喝,冷了喝。越冷越喝。最后冻死在路上。手里紧握着酒瓶。酒能促进血液循环不假,使人毛细血管扩张的同时加剧散热,并不利保温。可见“喝酒取暖”是以讹传讹。
“酒德”是喝酒的高境界。古时饮酒有“三戒五诀”。“喝酒看人品”不无道理。找角落呼呼大睡是可爱的。有次酒桌上,一位长者喝不少,拉了我的手聊天,人生往事有趣点滴,笃悠悠讲不停,一张脸笑眯眯,不急不缓跟你讲,跟你说,不觉厌烦倒觉得亲。蛮好。有喝了酒喜欢唱歌的,水平瞬间见长。海派京戏字正腔圆,也不错。物无美善,过则为灾。酒虽美,不宜多。既伤身体又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