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有圣诞卡上一切典型要素:雪、木屋、冬青树、驯鹿拉雪橇等。芬兰的圣诞安静而圣洁。商店歇业,公交停运。教堂最忙。著名的圣诞老人村,位于罗凡涅米市以北8里处北极圈上。“圣诞前后,村子一年中最忙碌,世界各国游客排队等着跟我见面。”圣诞老人对着镜头笑着说。村内有邮局。有次圣诞节收到闺蜜寄来一张贺卡,上面是圣诞老人的邮戳与亲笔签名。感动而拉风。
《铃儿响叮当》欢快贯穿节日,其实是典型的美国式。美国多移民,各国人仍照本国风俗庆祝。感恩节一过便忙开了。商店人潮滚滚,素日节俭惯了的人也要去陈更新。单就圣诞卡,邮局加班加点加人力,忙到不可开交。各地教会庆祝,大型小型音乐会,演圣剧、讲圣经、唱圣诗。无所谓是不是教徒。有的家里摆起“圣诞马槽”——用纸搭一个小洞,撒白粉象征皑皑白雪,洞中有自制马槽,槽里是耶稣像,有时还摆约瑟与玛丽亚。洞前点蜡烛,供鲜花。圣诞夜沿袭传统活动“报佳音”。象征天使在伯利恒郊外向牧羊人报告基督降生喜讯。深夜来临,教堂唱诗班挨家挨户到教徒家门前齐声唱颂。主人热烈欢迎,加入歌唱,邀入屋中款待。欢笑一阵再到别家去唱,这一家随同前往。队伍愈来愈大,欢乐气氛有增无减。直至天明,欢闹而感人。
圣诞节是法国人的仁慈日。平安夜举行弥撒,唱圣诗。圣诞大餐通常在家里最年长的已婚哥哥或姐姐家进行。餐后上13道甜品——这个数字在基督教里意义特殊。食物的组成,因地域不同稍有差别。水果、干果、点心是基础。我曾在法国朋友琳达家尝过一种普罗旺斯杏仁软糖,据说必不可少。聚餐时讨论家事。不和睦的,这一晚前嫌冰释,和好如初。欢歌曼舞中,大家开怀畅饮,不醉不归。法国人把马槽制成精美工艺品互赠。有趣而独特。
意大利人圣诞前夜整天吃斋,到午夜做完弥撒,才大吃一通。小朋友到三王节才能得到礼物——三王这天要带着礼物到伯利恒去。入夜,善良女巫通过烟囱来到人们住宅。坏孩子鞋里放煤屑,好孩子才有礼物。忐忑着期待。每个家庭都摆放耶稣诞生故事模型。意大利人有风俗,圣诞节前儿童作文或撰诗,感谢父母一年来给他们的教养。把作品藏在餐巾里、碟子下,或卷进桌布。大人佯装不知。等大餐结束,本人取出,向大家朗读。美好而温馨。
闺蜜新婚,赶在圣诞节蜜月旅行。上海寒风呼啸,澳大利亚正值仲夏。照片中到处是光着上身的帅小伙,穿短裙的姑娘。马路边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圣诞树上挂满雪花,与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相映成趣。风景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