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举止中透着儒雅之风的俞正声,是位学者型领导,有着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领导岗位的丰富从政经历。无论岗位如何改变,“多做实事,多解决问题,不求波澜壮阔,但求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是俞正声的从政信条。
善打基础 利于长远
俞正声主政上海的五年,正值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火车头角色的上海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对此,俞正声要求上海各级干部,推进转型发展不是在公园里散步、在沙滩上晒太阳,要有抛开个人得失、耐得住寂寞的实事求是的勇气,要有逐个突破体制机制等障碍的坚韧毅力。
在这种耐得住寂寞的思路影响下,上海的转型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经济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更能反映经济质量的数据却不断提高。
过去5年间,国务院发布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文件,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国家战略;南汇并入浦东、黄浦与卢湾两区合并,新的行政体制调整为上海未来腾飞规划出新蓝图;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实践,更是为这项中国近20年来最重大的财税体制改革探出了新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烟台市市长,俞正声在中国率先写下的房改第一笔,成为一项有标志性的改革突破。在青岛工作期间,建设国际化都市的新构想、国际资本的大流入等,让人看到了俞正声的魄力,而对工业品牌建设的重视,使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在全国有了响当当的名气,他也因此得到了“品牌市长”的美誉。在建设部部长任内,他把建设部的第一中心工作定为“抓质量”,他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研究,采取坚决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会有负于人民的”。在湖北,俞正声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壮大县域经济,这“两大抓手”成为湖北发展的重要战略。
求真务实 多做实事
“你们胆子大一点,人人做起,我带头讲真话!”俞正声鼓励下属在民主气氛中发表意见。他刚到上海不久,各系统、各研究机构就接到通知说,市委公开纳谏,“言论无禁区,只要有建设性即可”。这股清新的作风被称为“俞式风格”。
在青岛做市长时,正值全国纺织业疲软之时,为掌握一线真实情况,他半夜来到印染厂,和夜班工人谈心听建议。市长夜访一事轰动了青岛的纺织业,人们从中看到了决策者抓经济的决心。至今,青岛一些纺织厂的老厂长们还感念敬重这位老市长。
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虚名不可图”是俞正声的一个准则。他说:“你做一个地方的领导,老想自己历史上留点什么,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你该触及的矛盾你不敢触及了,应该长远做的事情,非要挪到当前来。我不希望做这样的领导。”
正直做人 亲民为官
今年3月,一位上海市民在博客上致信俞正声,反映其患晚期癌症的父亲住院困难。俞正声很快通过“上海发布”微博平台给他回信:“我不能保证问题都能很快解决好,但我相信,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大家(包括医院同志们)的共识会推动我们前进。”俞正声的微博回复和问题的很快解决,让这位市民非常欣慰,连说“真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
已有多年网龄的俞正声,每天都会上网看新闻。他说:“网络是改进政府工作的好工具,是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手段。”
在市民眼中,俞正声没架子,座车不设特殊号牌,外出时要求警车在后尾随不扰民,走在路上和环卫女工随意攀谈,很多百姓喜欢叫他“老俞”……而在一些干部眼中,俞正声很严厉,遇事总要盘根问底,如被问到有些情况不清楚时就会被批评。
俞正声的父母亲都曾担任新中国省部级领导。在谈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时,俞正声说:“他们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俞正声不久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领导人一定要把职务行为和非职务行为分开。
上海市目前已经有了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包括住房、有价证券等个人收入情况,领导干部个人每年都要申报。俞正声在青岛工作时,就曾通过电视公布自己的收入、住房和接受礼品的处理情况,让群众监督。
俞正声夫人张志凯现已退休,他们育有一子。
(图文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