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导医
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安亭医院。门诊服务台前簇拥了好几名病人,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葛锦芳阿姨边指点他们如何填写病历卡,边回答各种问题。“化验室在2楼,请从这边楼梯上。”“阿姨,先预检再挂号看病。”
服务台讲究“多一句”。“比如上海话‘外科’‘牙科’很难分辨,一些外地方言中‘骨科’‘妇科’一个音,就要及时提醒他们拿预检单时别搞错。”葛阿姨说。
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病人,还要特别“关照”。一名老太拄着拐杖经过,因腰椎盘突出症行动不便,葛阿姨掏出手机,和老太家属联系,得知对方无法提供接送,便向老太支招:出医院大门后到马路对面坐1路,坐1站后换北安线。
爱心书屋
医院输液厅里,志愿者沈阿姨和张阿姨轮流推了一辆小木车。这小木车还有名字:爱心书屋。上面堆放了许多报纸杂志和书刊。几名输液患者招手示意,沈阿姨忙上前。
旁边的幼儿输液室里,不时响起孩子的哭声。沈阿姨从爱心书屋上拿出“法宝”:“小朋友,有好看的图画书,要看吗?”
爱心书屋是医院2010年起推出的便民服务。别看小木车不大,里面放着六七种杂志,还有各种书籍和儿童图画书。沈阿姨说,志愿者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级的,家里都有孩子,于是很多人主动搬来了不少儿童图画书。
贴身保姆
正说着,一名输液的老伯提了输液瓶走到走廊,要上厕所。张阿姨忙放下手中东西,帮他提输液瓶,送到厕所门口等候,又送回座位。
另一位志愿者周素英说,一次一名老伯手脚哆嗦着上厕所,她甚至帮忙解裤子。“当时羞死了,但我不帮忙谁帮忙啊。”她们说,这里的志愿者遇到行动不便老人会帮忙挂号、陪护输液,甚至搀扶送检都一路“包办”。
除了当贴身“保姆”,还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有一次,一名男子说出门没带够看病钱,向我借了几十元。”葛锦芳随身还携带了一样“宝贝”——卫生纸,以应对病人“三急”。
打击医托
志愿者,还个个是“保安”。志愿者金慧敏老伯说:“市区医院的医托往往把病人往民营医院拉,这里靠近江苏,医托都往江苏拉,更难处理。”
医托的忽悠招数是这样的。“今天医院在消毒,车子不能进。”将病人拦住后,开始搭讪、哄骗。徐秋英阿姨说:“医托最常见的方法是两人夹攻,他们会向病人谎称某科在2楼挂号。将病人骗上2楼,再进一步实施骗术。”有一次徐阿姨看到一名妇女要上当,赶紧悄悄对她喊:有医托,要小心啊。一回头,另一个医托正对她瞪眼。“有时也会着急喊一大嗓子。”
安亭医院社工部主任汤伟强告诉记者,2010年起,医院尝试通过附近居委会招募社区志愿者。最初35人,如今已壮大到了126人。
本报记者 陈浩 通讯员 刘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