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充满着人性的温情,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对民间慈善的引导和管理是社会转型时期政府部门需面对的重要课题。过多的限制、管理的冷漠、救助的缺位,将打击乃至扼杀民间自发的慈善心。采访中,一位退休的原县民政局长对记者坦言,职能部门对待民间慈善行为长期采取的是“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的态度。这种消极冷漠态度,让诸多民间救助行为,从一诞生就在“非法”的状态下等待被伤害的命运。
在迫切需要的社会慈善和民间自发的爱心面前,主管部门态度消极就是渎职。它伤害的不仅是公众的“爱心”、“热心”,更有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道德体系。
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胡锦武
(据新华社南昌1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