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1954年3月,武元甲指挥越盟军对空降奠边府的法军发起围歼战——~~~
1954年3月,武元甲指挥越盟军对空降奠边府的法军发起围歼战——~~~
     
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1954年3月,武元甲指挥越盟军对空降奠边府的法军发起围歼战——
奠边府战役:终结法兰西亚洲殖民史
黄山伐
■ 1954年3月,法军伞兵空降增援奠边府,试图扭转不利战局
  1954年,法国殖民军在越南奠边府败给了武元甲指挥的越盟军队。尽管这场战役在规模上无法与世界上许多著名战役相比,但从战略意义上讲,奠边府战役却完全称得上是20世纪下半叶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之一。奠边府战役不但标志着法国在亚洲殖民的历史彻底终结,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亚洲战略格局的走势。

  锁定目标

  1941年5月10日,越南共产党中央八次会议召开,胡志明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发展游击战争,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二战期间,越盟成为越南人民抗日运动的中流砥柱。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越盟代表越南宣布独立,并于同年9月2日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法国却企图恢复其对越南的殖民统治。1946年11月底,越盟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法战争。

  1950年10月,23个越盟正规战斗营在边界战役中歼灭大量法军,致使越南北部边境的法军防线崩溃,被迫退守红河三角洲。此后的两年中,法军在中游、和平、西北等数次战役中迭遭重创,战况更趋恶化。为扭转不利战局,法国政府于1953年5月派亨利·纳瓦尔担任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同时,美国也出手帮忙,为法军提供大量军用物资。

  在得到美国帮助以及主动收缩战线后,法国在越南的军事灾难暂时得到控制——红河三角洲的关键区域依然处于法军控制之下(至少白天是这样)。在仔细研究了战场形势后,纳瓦尔认为要想扭转战局,法军就必须取得一次决定性胜利。他提出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核心内容是派兵深入越盟后方,占领一个坚固的筑垒阵地,迫使越盟军进攻该阵地,法军则利用炮兵与空军消灭越盟有生力量。纳瓦尔看中的阵地就是奠边府。

  法军部署

  为统一指挥,纳瓦尔任命勒内·考哥尼少将为东京湾战区司令,指挥部设在河内。由骑兵军官卡斯特里上校担任奠边府守卫部队司令。

  1953年11月20日,法军先头部队(主力为第6殖民伞兵营和第1伞兵团第2营)1800人在奠边府空降。在付出50多人的伤亡后,法军夺占奠边府。紧接着,大量法军伞兵、工兵、炮兵甚至运输机、轰炸机都陆续进驻奠边府,加紧构筑工事。

  法军的防御体系由3个分区和8个高地据点组成。具体布置为:

  北防御分区(3个据点)——最北边的加布里埃尔据点,由阿尔及利亚第5步兵团驻守;东南面是比阿特丽斯据点,由外籍军团第13旅第3营驻守;西北面是安妮·玛丽据点,由傣族第3营和一股法军驻守。

  中央芒清指挥分区(4个据点)——盆地中央是拱卫野战机场的胡格特据点,由外籍军团第2团第1营和1个榴弹炮连驻守;安妮·玛丽据点以南的克洛迪娜据点,由外籍军团第13旅第1营驻守;南云河以东的多米尼克和阿里亚娜据点,分别由阿尔及利亚第3步兵团第3营和第4摩洛哥步兵团驻守。

  南防御分区(1个据点)——最南面的伊莎贝尔据点,由外籍军团第3团第3营、阿尔及利亚步兵第4团第2营、一支法国人指挥的摩洛哥部队、一个炮兵连(装备105毫米口径火炮)和一支坦克部队驻守。

  卡斯特里的指挥部、野战医院等位于克洛迪娜据点正北的地下掩蔽部里,一个装甲中队(装备10辆坦克)和炮兵等机动部队也集结于此。

  越盟准备

  当武元甲得知法军占领奠边府后,先是大吃一惊,随后迅速从各地调集部队向奠边府集结。至1953年末,越盟已集结了2个师(第312、316步兵师)的兵力,初步完成对奠边府的战略包围。但鉴于法军防御体系坚固完整、越盟军队缺乏重武器和攻坚战经验等情况,武元甲决定推迟进攻,认真进行战前准备。

  在战前准备阶段,武元甲并没让法国人在奠边府过舒服日子。他不断派出部队袭扰法军。到战役正式打响前,法军已伤亡1037人。

  1954年3月,集结于奠边府的越盟军达4万人,主力是第304、308、312和316等四个步兵师和第351工兵炮兵师。此外,越盟还组织了10余万民工运送补给、救护伤员。

  为了对付法军的筑垒阵地,武元甲绞尽脑汁,最后决定采取“层层剥皮”的攻击方式,即首先攻击北分区,然后攻击中央分区外围据点和南分区,最后攻击卡斯特里的核心指挥部;具体打法以坑道作业、炮火集射和步兵波浪式进攻相结合。

  拉开序幕

  1954年3月13日17时10分,越盟军队集中20门76毫米口径榴弹炮、20门122毫米口径榴弹炮、80门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及上百门迫击炮,突然猛轰法军阵地。

  炮击20分钟后,越盟第312师的士兵冲出丛林,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法军比阿特丽斯据点发起攻击。战至午夜,比阿特丽斯据点被越盟军攻克,守军被全歼。

  14日,越盟军队又向加布里埃尔据点发起攻击。战至14日夜,守军全部阵亡,据点失守。15日凌晨,越盟军队如法炮制,又向安妮·玛丽据点发起猛攻。防守该据点的傣族军队不是溜入丛林就是投降,只有小股法军拼命抵抗,很快被歼灭。

  至此,越盟军完全夺取奠边府的北大门,法军指挥中心——芒清分区面临越盟军的炮火威胁。

  短暂平静

  从3月15日到3月底,双方未再爆发大战。越盟军一方面补充物资,一方面加紧坑道作业,一条条不断延伸的堑壕使包围圈越来越小。

  战局让法军指挥官感到焦虑和悲观。纳瓦尔和考哥尼知道战役开始前的奠边府法军只有8天物资储备,经过3天激战已经所剩不多。可是,陆路交通早已被越盟军切断,只能通过空运。然而,法军的空运能力并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而且随着北分区失守,中央分区和南分区的机场均受到越盟军炮火威胁,许多时候只能进行空投,补给效率极低。

  法军在增兵方面也不容乐观。虽然纳瓦尔征募了一批空降奠边府的志愿者,但由于运输能力有限,再加上越盟军高射炮火的威胁,法军只能在夜间以营连规模实施空降。在54天的战役中,法军只增援了5个营和1530名技术兵。

  胶着战斗

  1954年3月30日夜,越盟军在密集火力准备后,第312、316师向芒清分区发起猛攻。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多米尼克据点,整营的越盟军士兵在炮火还未停歇时,就从距离据点仅180米的坑道中跃出,潮水般涌进法军阵地。防守该阵地的阿尔及利亚第3步兵团士兵纷纷后撤。很快,多米尼克据点的一半支撑点(3个)被越盟军攻占。见此危情,急红眼的卡斯特里派出伞兵突击队反扑,夺回2个支撑点。随后,双方陷入拉锯战,多米尼克据点成了一个“血肉磨坊”。

  在多米尼克据点激战的同时,越盟军第316师主力也向阿里亚娜据点发起猛攻。经一夜激战,攻占了该据点的1个支撑点。4月1日夜,胡格特据点外围的一个支撑点遭到越盟军第308师两个团的攻击,该处简易机场部分失守。4月2日,伊莎贝尔据点遭越盟军第304师攻击,但由于该据点工事坚固,且防守力量较强,越盟军未能取得进展。

  当4月9日雨季来临时,攻守双方都已打得筋疲力尽。从4月中旬起,炮战成为战斗的主要形式。

  在长达20天的炮战中,越盟军的密集炮弹就像雨季的连绵阴雨一样没有休止。法军大炮不断被摧毁,最终全灭。越盟军凭借火炮数量的绝对优势,在战斗中逐渐获胜。

  最后一击

  为了配合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前途的谈判,越盟中央决定在1954年5月1日对奠边府法军发起总攻。当天深夜22时,越盟军在不经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发起突袭。

  在多米尼克据点,越盟军引爆了埋设的1吨炸药,将这个“血肉磨坊”炸得灰飞烟灭。而冲向其他4个据点的越盟军也潮涌而上。整个战线很快陷入白刃战。经过5月2日的全天激战,越盟军在阿里亚娜据点和胡格特据点取得一些进展,并夺取了伊莎贝尔据点的前哨阵地。

  5月3日到6日,越盟军在大雨中与法军反复肉搏。人数占优的越盟军陆续攻占胡格特据点和克洛迪娜据点。至此,战斗集中在对阿里亚娜据点主要支撑点的争夺上。

  在最后几天的交战中,纳瓦尔和考哥尼虽派出运输机空投补给,但法军阵地已被分割压缩,大部分物资落入越盟军手中。

  5月7日15时,越盟军向法军的最后防线发起波浪式冲击。卡斯特里将幸存军官们召到指挥部征询意见,最后决定战斗至弹药耗尽,然后将重武器全部破坏。17时左右,这个意见得到考哥尼的批准,同时命令伊莎贝尔据点的1600多名法军寻机向老挝突围。17时50分,突围命令传到残存的法军阵地上。但面对越盟军铁桶般的包围,法军已插翅难逃。

  5月8日凌晨1时50分,考哥尼收到卡斯特里的最后一份电文:“突围失败,不能再和你进行联系,一切都已结束。”这封电文标志着持续54天的奠边府血战落下帷幕。

  改写历史

  在奠边府战役中,法军战死近4000人,包括指挥官卡斯特里在内的1.1万人被俘,仅73人逃入老挝丛林。此外,法军还损失了62架飞机、10辆坦克、数十门火炮。越盟军战死近8000名官兵,1.5万人受伤。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使法军在该地区的精锐兵力丧失殆尽,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在当地的殖民统治。同时,奠边府战役有力地推动了日内瓦会议,使会议最终达成了实现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黄山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彩票看点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3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4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5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8版:好吃/好吃点击
   第B19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20版:好吃/专版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奠边府战役:终结法兰西亚洲殖民史
俄军打捞土耳其巡洋舰发现密码本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3奠边府战役:终结法兰西亚洲殖民史 2013-01-10 2 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