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萨姆-6”防空系统
说起“山毛榉”,就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萨姆-6”防空系统,这种机动中程地空导弹曾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大显身手,在历时18天的战争中,击落了41架以色列空军战机。然而前苏联的军工科研人员还是从战争中发现了“萨姆-6”的诸多弊端,未雨绸缪地开始研制下一代师属机动地空导弹系统,从而导致“山毛榉”防空系统的诞生。
1974年9月,首套“山毛榉”系统在埃姆博靶场展开测试。完整的“山毛榉”系统包括指挥车、目标搜索雷达车、地空导弹、发射车、发射装弹车,以及技术保障设备与教学训练设备。试验证明“山毛榉”系统是一种可全天候作战的中程防空武器,能在主动式电子对抗条件下打击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中低空目标。1980年,前苏联陆军开始用9K37型“山毛榉”系统取代旧版“萨姆-6”防空系统。
如今俄罗斯出售的是21世纪初推出的“山毛榉-M1”改进型。与9K37“山毛榉”基本型相比,“山毛榉-M1”的指挥和作战平台有了重大提升,采用GM-569履带式底盘,凭借较强的行驶与越障能力,“山毛榉-M1”可以轻易伴随部队行动,并可在行军状态下随时构建发射阵地。
“山毛榉-M1”系统的指挥车(9S470M1)能同时跟踪15个空中目标,并将其中最具威胁的6个目标分配给发射车,在跟踪成群目标时可靠性较高,能有效指挥各种装备进行体系作战。“山毛榉-M1”的导弹发射车(9A310M1)使用9M38M1地空导弹,作战距离可达85公里,与最初的“山毛榉”系统相比,增加了25%-30%,同时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在发射架开启的情况下,导弹发射车可以30公里的时速行驶数公里,进入新阵地后只需20秒即可投入战斗。
事实上,“山毛榉-M1”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不止一次地在演习和实战中得到验证,在“防御-2002”演习中,“山毛榉-M1”在阿舒卢克靶场轻松击落80多个不同类型的空中靶标,而在2008年的南奥塞梯战争中,俄第58集团军防空部队动用“山毛榉-M1”击落多架格鲁吉亚“天蝎”强击机。
“山毛榉-M2E”准备出发
有消息称,如果叙利亚的形势进一步恶化,俄罗斯有可能向其提供更为凶悍的“山毛榉-M2E”系统,它至今只列装俄陆军防空部队,通常不允许出口。
据资料显示,“山毛榉-M2E”主要针对“山毛榉-M1”两大不足进行了改进:一是打击弹道飞行目标时射程不够,命中率不高;二是无力拦截掠地飞行的巡航导弹,而这些恰恰是北约国家惯用的武器。
据介绍,“山毛榉-M2E”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
■ 9S470M1指挥车,可发现并跟踪60个目标,能将其中24个目标的导引信息传递给导弹发射车,并同时指挥6辆发射车作战。指挥车总重25-30吨,车内有4个工作台。
■ 9S18M1目标搜索雷达车配备相控阵扫描雷达,能自动切换工作模式和扫描速度,最远探测距离160公里,最大探测高度3万米,环形扫描一次防区只需4.5-6秒。该雷达车有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两种,分别重35吨和30吨。
■ 9A317导弹发射车重约35吨,自带雷达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对其中4个发起攻击。目标发现距离为100-120公里,对于选中的打击目标,可从相距95公里处开始密切跟踪,在获得目标识别信息后,并在14秒内发射导弹。
■ 9A39M1装弹车有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两种,分别重38吨和35吨。轮式装弹车运载8枚导弹,能在12分钟内为发射车装填4枚导弹,从运输车补充导弹只需15分钟。
■ 9S36火控照射雷达车同样有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两种,分别重36吨和30吨。这种雷达车用于先期发现、跟踪和识别目标,可判定低空及贴地飞行目标的类型,可从下方对目标进行跟踪照射,并将数据传递给飞行中的地空导弹,同时还可指挥2辆9A39M1装弹车作战。该车所载雷达安装在专门的可伸缩式俯仰装置上,扫描高度为21米至1.2万米,从最小俯仰角调整到最大仅需3-5分钟。
■ 9M317地空导弹弹翼短小,配备半主动雷达导引头,采用固体燃料单级火箭发动机,可以双模态工作(亚燃与超燃)。与早期的“山毛榉-M1”所用的9M38导弹相比,9M317的发射重量增至720公斤,而且翼弦变小,弹翼前移,新式导引头内安装了计算机,命中率大大提高。9M317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1200米/秒,战斗部采用70公斤的杀伤爆破弹头,可打击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低飞固定翼战机、直升机等目标。据悉,导弹出厂并装备部队后的10年内无需技术检查,10年后经过特殊处理即可延长服役期限,日常保养和维护非常方便。
俄军的实弹测试显示:只要目标的飞行速度在400米/秒至1000米/秒之间,目标距离在2.5公里至50公里之间,目标高度在15米至2.5万米之间,用1枚9M317导弹打击一个空中目标的命中率在90%至95%之间。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