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电调费该不该收
从今年春节后,本市将对电调出租车收取4元的电调费,这样的收费是否合法合理?
杨国平表示,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出租车收电调费属于惯例。早在2000年,上海市物价局就核准出租车可收取10元的电调费。但当时大众出租车公司并没有实行,直到2006年才开始收费,当时将收取的电调费全部返还给司机,主要是为了贴补司机空驶、等候等成本。
目前本市出租车的电调量大约在2%到3%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出租车电调量的比例。即使是在收取电调费后,本市电调出租车的供应量也仅仅在80%左右。也就是说,许多乘客在高峰等时段还是叫不到车。
为此,杨国平建议,建造全市统一的出租车调度平台,设置统一的叫车电话号码,将本市几大出租车车辆统筹调度,满足市民需求。
热点二:叫车软件遭质疑
近日,一款叫车软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由于这款软件可以加价叫车,引起不少乘客质疑,这样是否会造成出租车司机“挑肥拣瘦”?
对此,杨国平表示,这是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也反映出现在上海出租车的供需矛盾突出。按照一般城市的出租车配比,1万人应有30辆出租车左右;现在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出租车仅5万辆。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下雨天、节假日等,出租车往往“一车难求”。手机叫车软件正是顺应这种市场需求的产物。他认为,这可以满足部分乘客急需用车的需求,只要乘客自愿,并无不当。
热点三:外地司机引热议
几年前,崇明“的哥”的出现曾经引发社会热议,如今新的话题又出现:上海出租车公司招外地司机,是否会出现不认识路、降低服务质量的问题?
杨国平坦言,近年来,出租车公司几乎招不到本地30岁以下的司机,一批本地老司机退休后就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前几年还有崇明“的哥”可充实出租车队伍,但如今崇明司机的来源也越来越少。为此,从2011年开始,本市已经开始招收外地司机,目前在2000人左右,多数来自江苏等周边省份。
他透露,由于应聘者众多,出租车公司可以在应聘者中挑选较优秀的外地司机,要求也比较高,包括要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0岁以下、5年以上驾驶经验等。由于收入较稳定,不少“黑车”司机也来应聘,这些司机通常驾驶经验比较充足。同时,新司机上岗前,公司还要统一培训1到2个月,以保证服务质量。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