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晚报中考名师指点~~~
新民晚报中考名师指点~~~
新民晚报中考名师指点~~~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晚报中考名师指点
古诗文强化基本功读深读通透
范轶卡
  临近中考,初三毕业生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诗文,必定会畏烦畏难,其实理清复习思路,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古诗文部分不应该成为学生们的难题,而是得高分的阵地。

  名言名句 注重理解

  在古文默写部分,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文言诗词积累程度,对学过的古诗文不能只停留在机械式的背诵上,要注重理解这些名言名句。例如考试中常出现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不少学生会把答句中的“汗”写成“汉”,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还是没理解“汗青”的意思,如果理解词意句意的话,必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诗词赏析 情境结合

  诗词赏析题中的选择题被不少学生视为畏途,其实做选择题的前提是整体把握诗词的解释与赏析,尤其要注意每首诗词透出的情景意味。另外,要看清选择“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用理解和排除相结合的方法应对。如诗词赏析题《诉衷情》的选择题,要选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为“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乍一看感觉没错,但从词的整体把握来看,激昂之感在当年,悲凉之情在如今。若只注重单句理解,不与整体情境结合,难免会出错。

  字句解释 融会贯通

  古文部分的实词和句子解释往往是令学生最头疼的,结合“文”来学会“言”才是学习古文的目的,生搬硬套起不了作用。课内外古文其实一样,要学会融会贯通。如《王粲》中考查 “宾客盈坐”中的“盈”,初一时同学们就学习过的《曹刿论战》和《核舟记》中都接触过这个字,只要课内掌握无误就不难回答。相对而言一词多义较有难度,如《投辖留宾》中考查的“居”,在课内就有“停留”、“居住”等义。但也不必要想象得很难,文言阅读最终考查的仍是同学们的基本能力。

  着眼文本 读深读透

  无论课内外的古文文本,读懂并会概括主要内容,理解意义是最重要的,这和阅读现代文从根本上而言一致。如课外古文《戴至德》中,讲述了他“断案被老妇人误解”、“在朝似不能言”和“去世后高宗的追念”三件事,提问“从全文看,他身上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一点是___”。大家不要忽略“最”字,把三件事关联起来理解才能得出“戴至德为天下事正直敢言,却无视于个人的声名得失”的结论,但学生往往仅从第一件事去得出“他宽容的品德”,这就有失偏颇了。

  对待即将到来的中考,同学们不必太担忧,要立足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古文部分尽可能做到仔细审题,认真理解和表达,获得这些必须得到的分数。

  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 范轶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2013春运直通车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7版:市场之窗
   第B18版:市场之窗·评比
   第B19版:市场之窗·评比
   第B20版:职场方圆
春季班年后开班 冲刺班接受报名
古诗文强化基本功读深读通透
新民晚报东方大力神11年高考中考名师辅导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升学指导B15古诗文强化基本功读深读通透 2013-02-06 2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