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把“肉包”当零食
上海交大机动学院与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与机械动力学院已合作多年,多批交换生来到彼此的校园学习中美文化和专业课程。本次来沪的40名留学生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两个月,学习跨文化团队合作、中国文化概论、汉语等课程,开学后他们还将到交大闵行校区学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专业课程,部分学生还将在上海的外企实习。
来到中国,中华美食最先俘获了所有留学生们的心。肉包子成为他们最爱的“零食”,小吃摊的炒面价廉物美也经常光顾。很快,包子铺的阿姨和小吃摊的摊主已经成为留学生们的朋友了,“我的炒面朋友因为春节回家过年了,我挺难过的,还挺想他的。”杰西卡说。
学说中文学习中国文化
“你好”是留学生们学会的第一句中文,“马马虎虎”是大家觉得发音最有趣的词,中医的养生令大家觉得新鲜而神奇。通过交大萨维琪老师和普渡大学戴安老师的中西文化课程,留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白泰山在来中国前就在普渡大学修了3学期的中文课,“到中国实习”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虽然会说的中文只有“一点点”,却也足够白泰山和同学去同里错过返程班车时为大家解围,租车回到上海。
课堂之外,学生们结伴探寻城市地标,体验本地市民的生活。地铁和公交便捷接驳、四通八达的上海地铁网络,上海的交通令大家印象深刻。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汹涌的人流和密集的地铁站令大家震惊,“看似很混乱,其实却井然有序,真的令人惊奇”,约翰罗伯说。
在机动学院的迎新春联欢会上,普渡班的留学生们表演了一曲中西歌曲串烧舞蹈,当《最炫民族风》的音乐响起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两天,班长凯特和乔正在和同学们排练中文歌《朋友》,这是他们即将在交大新年年夜饭上表演的节目。歌曲也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在上海学习的这段时间,学文化、学知识、交朋友是大家的心愿。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