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文艺时评~~~
文艺时评~~~
文艺时评~~~
文艺时评~~~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时评
别拿“性暗示”当噱头
罗震光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前些日子在网上有段视频非常火,内容是一戴黑框眼镜的女子向五六名打扮妖艳的年轻女子们传授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向客人进行夜总会的营销。这段名为“小姐培训师”的视频一经出现,就引发网友热议。欢场女子这样的字眼总是很容易挑逗起敏感的神经,而和移动营销这样时髦概念组合后产生的化学变异更使网友们感到,欢场交易在向纵深发展。

  前日,关于这段视频的谜底被揭晓了:其实这是电影《妈咪》中的一个片段。《妈咪》是大陆首部表现夜场生活的电影,其故事来源于在福建某夜总会工作的三个女孩,灯红酒绿下,她们从最初的被迫到最后的无奈,逐渐迷失了自己,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无法自拔。她们的悲惨遭遇,令人唏嘘不已。这本是部反映社会灰暗面的严肃题材电影,但因为那段暗示性极强的视频,让人很容易产生片方是在拿“性暗示”来当噱头、卖点吸引观众。

  按照片方给出的关于视频流出的说法:一位工作人员在拍摄过程中觉得好玩就用手机拍摄下了整个过程,后传播到网上意外走红。这让人联想到某卫视综艺节目在进行市场推广时搞出个“舞美师”的幕后人物,他以节目组工作人员的身份向媒体进行爆料。最终大家发现,所谓爆料的真实性完全是根据节目宣传的需要,反正这个“舞美师”从不亮相,即便编造出一些相当低俗的谣言,上当的媒体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电影电视大都属于文化产品中的“快速消费品”,在早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后,如何向观众吆喝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各种智慧比拼过程中,一些拿庸俗甚至低俗当噱头、卖点的市场推广屡屡大行其道,除了扰乱观众的审美及是非标准取向外,也容易让大众对整个行业产生不良印象。

  罗震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职场方圆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专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老套故事中蕴含人间温情
别拿“性暗示”当噱头
蒋雯丽明与读者见面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1别拿“性暗示”当噱头 2013-03-23 2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