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老画家富华回忆赵丹
~~~——老画家富华回忆赵丹
~~~——老画家富华回忆赵丹
~~~——老画家富华回忆赵丹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年同案合作画
他乡复得挥泪题
——老画家富华回忆赵丹
华振鹤
  春节刚过,长期追随富华学艺的中年画家祝兴富先生打来电话说,闸北区图书馆举办“富华花鸟画展”,60多幅作品是师生俩认真挑选,从未展出过的精品,值得一看。不久,我走进展厅,见到了富老和祝先生。我们边看边聊,作品果然精彩。画家采取大写意手法,借鉴虚谷、八大笔意,并吸取西方绘画元素来画几十年海外所见的花卉鸟虫,从而丰富了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题材。

  我们走到了一幅《岁朝清供》图前,富老指着对我说:“这是我与赵丹在1980年合作画的,是我们俩合作的最后一幅。对我来说,它意义非凡。”

  我知道,富老跟赵丹关系非同一般。作为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国画系,国画根底很好。“文革”时,他下放到农村监督劳动,认识了富华,成了难友和艺友,曾一起冒险偷偷作画,从此定下深交。即使后来回到上海,依旧一起作画,合作创作了许多好画。那么,《岁朝清供》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1980年的除夕之夜,赵丹来到富华的“红雨楼”,兴奋地说他接到任务,要在电影《一盘未下完的棋》中担任主角。长期没有拍电影的他,面对挚友,迫不及待地讨论开了剧情和角色,讲到了自己的未来。说着说着,心情越来越激动,他随手抽出一张宣纸,说:“来,我们一起画张画吧。”这分明是借此渲泄自己的感情啊!因为是大年夜,便按照传统习俗,画了岁朝清供。

  富华首先开笔。他饱舔浓墨,在宣纸中间偏左处,画了一只黑陶花瓶,韵味十足。接着赵丹续笔,画了一株水仙,碧绿生青。富华又在水仙旁穿插腊梅一株,生机盎然。为了增强节日气氛,赵丹在花瓶右侧加上一挂鞭炮,看似随手点出,却逶迤曲折,刚柔相济。最后富华压轴,把春笋放到作品下方,含“开年大吉,黄金万两”之义。画毕,赵丹题词:“几声爆竹隔邻家,户户欢呼庆年华。明日此时新岁月,春风依旧度梅华。己未年岁寒,写虚谷诗意。富华、阿丹酣笔。”

  不幸,赵丹不久查出患了胰腺癌,很快住进华东医院,又转北京医院治疗。终因癌魔肆虐,医治无效,于1980年10月10日晨3时去世。那张《岁朝清供》遂成了两人最后的合璧之作。斯物虽在,期人已逝,富华不胜唏嘘。他取出作品,在故友落款下面补题曰:“阿丹黄泉里,横笔耕砚忙。老富有好纸,对酒写千张。生前欢聚,同案挥毫数百,谁知此幅为最后合作。同年九月。”

  之后,世事变幻,富华远赴英伦,闯出了自己的艺术天地,许多旧物早不知去向了。到了1997年,富华一位伦敦的华侨朋友挟画来访,居然是不知去向的《岁朝清供图》。原来此画正挂在当地画廊里待价而沽,被他特意买下来转赠老友的。至于为何到达异邦,已无从知晓了。富华惊喜交加,郑重接下画作,又在画上题词:“阿丹永离艺坛十七年矣。他乡得此画,幸甚。挥泪题记于伦敦红雨楼灯下。丁丑年富华。”  华振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职场方圆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专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当年同案合作画 他乡复得挥泪题
青田石雕《幸福在望》
千年铜镜秋月心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12当年同案合作画
他乡复得挥泪题
2013-03-23 2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