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言先生如是说
杨秉辉
  杨秉辉

  饮酒是一种世界性的嗜好,地无分东西南北、人不论黄白黑棕,除个别因宗教信仰的原因而禁酒者外,可以说世人皆嗜此物。饮酒之历史久矣。据考,公元前70年意大利被维苏威火山爆发而掩没之庞贝古城中,便有完善的酒窖。我国出土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中便有酒具,虽多用于祭祀,亦有用于饮宴者,距今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世界各国千百年来,饮酒之事长盛不衰。岂止不衰,随着经济发展,酒旗大炽,更是年胜一年、日胜一日。

  白酒辣、啤酒苦,本非可口之物。人之嗜酒、在图酒精之兴奋作用,三杯下肚,便有飘然之感。世事艰难之时或聊以暂忘愁苦,诸事顺应之时亦可添喜悦之情,世人饮酒盖在追求此境界而已。然而我国终是文明古国,却又将饮酒一事加上了文化的含意。君不见酒肆高悬“太白遗风”之匾额,太白者、诗仙李白也,文化不可谓不高。于是“酒文化”大旗飘扬,某市举办“酒文化节”者有之,某地举办“酒文化游”者有之,反正,饮酒与文化挂上了钩。酒文化节上总有几首颂酒的诗歌,酒文化游也参观谷物发酵的过程,总算也有点“文化”。

  然而在许多地方有规矩:敬人酒者需先自饮三杯;拿酒瓶在手逐一对饮、连打三圈;一排摆下十个酒杯、斟满、一口气喝了下去;非喝垮一个不止……都成了“酒文化”。结果自是酒厂日进斗金,而医院却多了许多胃出血、胰腺炎、肝硬化与肝癌的病人。

  正当有识之士质疑“酒文化”之时,酒业大喜,原来莫言先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先生确实写过许多涉及酒的作品,足以证明酒中确有文化。于是就有酒厂抢注商标“莫言醉”,妙语双关,其潜台词是:醉亦何妨。更有甚者,莫言先生得奖消息传来是夜间,次晨某报即发表了一篇先生的旧作,并加上按语,特指某酒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硬是把莫先生与某酒拉在了一起。不过拜读莫先生的大作,莫先生说:“其实,我不懂酿酒亦不善饮酒”,原来莫先生并不善饮酒,看来莫先生的“文化”不是喝酒喝出来的了。莫先生又在文中担心“李白如能在这洞(指酒窖)生活,美酒任他饮,那诗还写不写了呢”,一直传说李白“斗酒诗千篇”,看来那是外行人的传说,文人知道,酒喝得太多,脑子糊涂,诗是写不出来的。莫先生在文末还说:“这样的好东西(指某酒),当用一种庄严的心态来细细品尝,狂喝滥饮,无异于暴殄天物”。原来连喝三杯、连打三圈的狂喝滥饮,只是暴殄天物,并不是酒文化。

  莫先生所说句句在理,到底是有文化之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职场方圆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专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傅立叶音乐
名山古刹归来的遗憾
一个午后的维恩小镇
吸尘
像泥土一样生长二十八·雪松
莫言先生如是说
喟叹“婚纱”变“昏傻”
幸福指数不同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莫言先生如是说 2013-03-23 2 2013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