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口“憋气”,疾病的诉说
周国伟
  胸闷,老百姓通常描述为心口“憋气”。它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我们要善于倾听疾病的诉说,及时处理。

  先来介绍功能性胸闷(即无器质性病变的胸闷)。人们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

  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胸闷(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可能的病况有因气道疾病引起的呼吸道受阻;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等肺部疾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膈肌病变;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塞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膈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膈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总之,对于病理性胸闷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患者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胸部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定,以便临床医师进一步确诊。胸闷不等于患病,但有此症状者也不要忽视它。只有正确对待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周国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急性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
别让耳聋困扰老年生活
帕金森病友多加留意口腔问题
心口“憋气”,疾病的诉说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心口“憋气”,疾病的诉说 2013-03-25 2 2013年03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