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镜像
陈蔚文
  陈蔚文

  去泰康路田子坊采访一位女时装设计师,听到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她与小她三岁的法国艺术家情定打浦桥的动人传奇,像她LOFT风格工作室里悬垂的那几匹翠绿四溢的布匹——上海这地方,总是不缺这类活色生香的情节。

  采访完,去找在田子坊开画店的小方,她陪我在里头逛。迷宫般的弄堂,聚合了许多创意特色店和艺术作坊、茶馆、露天咖啡座、画廊……还有不少民房充塞其中,若不是小方带路,“路盲症”的我铁定晕菜。

  在家店试了件灰色毛衣,老板不还价,小方不让买,说意思不大。逛了几家店,我讪讪地说,不然我还是去买吧?小方坚决,“别!意思真不大。”

  和小方告辞,一上出租就堵,向前开了十几米左右,我做了个决定,付了起步费,下车,又潜回田子坊。找了N遍。快灰心时,终于七拐八绕找到那家店,从女店主手中接过那件灰毛衣,一路还防着遇到小方,怕被她气我的蠢和冥顽不化。

  买下了,也没多特别,穿的时令也不对,要等到来年春。不过如果不买,会更纠结。这是德性,也是人性:世间衣橱因此有诸多甫一买下便弃如敝履的物什。

  买下后,果然一次未穿。镜前它怎么穿也不适合,它和那天下午田子坊小店的镜前是同一件,可又有某种质的区分。这个“质”是从哪儿分道扬镳的?镜子的不同?服装店的镜子映出的常像个幻影,如博尔赫斯的诗《镜子》:“……上面有时候掠过左右相反的鸟/虚妄空幻的飞翔”。

  遇过若干家这样的店。曾经单位楼下有家店,店内入口处有面长镜,黄杨木镶边,据店主(常穿阔腿裤花棉袄的中年女人)说,它从一只旧衣橱拆下。这面长镜似有种巫术,它使人比自身更柔和、美与高挑。店内总在播放音乐。歌声、人、衣和镜子是有机一体,不可分割。在这里买下衣物比其他地方容易,镜子和音乐合谋了一个更好的“我”。

  也许因为这面镜子,她开价并不公道。大概也因这面镜子,她对不公道理直气壮,像因为镜子对顾客有了开价的特权。

  买回家的衣物,与在店里试穿的感觉常出现偏差,像鱼必得游于水中,离了那面黄杨木镶边的长镜,离了店子,人与衣的结合显得板滞。原来,在店内买下的不单是衣物,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包括店的气息。衣物也要“气”养的。

  并不因此就不去了,仍然去,试衣,音乐里,“感到自己被某种轻盈替换”。

  有次整理衣橱,把田子坊买的灰毛衣理出送人了。想起在田子坊内执意寻找的那段路,像进入了一段幽昧的隘口或迷宫。“买下它!”有个声音一遍遍在耳畔呼叫,为何要买下它已不重要,甚至与那件衣服本身无关——那焦灼而盲目的寻找多么似曾相识!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周围和我身体深处有一种看不见的、不可触摸的躁动”,这躁动令世界虚化成那件目标物,它被无限放大,放大,以不由分说之力控制着心智。即使,你明知那只是出于一面镜子的幻术,等待你的将是另面现实之镜,仍无力挣脱它的映射。

  那面镜子,像海妖塞壬蛊惑人心的歌声,也像某类情爱!当置身其中,被某种激情钳制,只能朝着一个方向义无反顾地奔赴。

  当一切平复,歌声停止,当一件衣物,一桩情爱,离开那藏着折射秘密的“镜子”,回到与现实平行的光线,世界重又整殇开阔。我想起在田子坊急切的寻觅之路,它只是许多分岔路径中的一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防控H7N9禽流感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周刊
   第A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A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A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拍卖指南
镜像
栽种
千帆过后我帆现
逝去的老屋
看爷爷栽兰
瑞雪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镜像 2013-04-06 2 2013年04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