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思想拐个弯
知识分子的形象
顾 土
  ◆ 顾 土

  知识分子的含义和形象,几十年来,变化最大。

  我读中小学的时代,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甚至没毕业,都会安上个知识的帽子,所以,插队的叫知青,回乡的则称返乡知青。那时的农村文盲占很大比例,有的地方连高小毕业生都有可能成了全村的“知识分子”。其实,有没有知识,也分时代,在我插队的那个村子,20多位知青中有人读不下来人民日报,有人写不出一封完整的家书,还有人与文盲差不太多,而一位曾读过3年私塾的村里人,却是我们公认的有知识的人。

  过去的知识分子,戴眼镜是特征,手不释卷也是普遍的模样。在厂矿,戴眼镜的大都是技术员,深度眼镜基本就是工程师了;学校和研究所里,总务部门的人很少有戴眼镜的;而马路上遇见个戴眼镜的,多半会被形容为“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知识分子家里再逼仄,也会摆两个书架,如果是大知识分子,那就会拥有书房了。一个从早到晚不埋首书案、不为读书而熬夜的人,没有人会联想到知识分子这个称呼。

  如今,什么才是知识分子,或者知识分子是个什么形象呢,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戴眼镜的人尽管越来越多,从小学开始,个个都成了近视,而且度数日益加深,但这并非读书的结果。本科毕业恐怕已经不好意思再叫什么知识分子了,因为满眼都是研究生,硕士、博士,连博士后都不再稀罕。即使本科没正经读过,也不妨一步跨过,来个在职研究生,还能免去上学读书之苦,赚钱、升迁、学历,都不耽误。

  按理说,硕士、博士无论如何都应该算是知识分子了,可是,硕士和博士不读书或读书不多的,与日俱增。手不释卷的日趋减少,手不释手机、眼不离电脑的,正在成为主流,靠上网而照样可以满腹经纶的,当然也不能不叫知识分子,但是,多数人泡在网络里,似乎也不是为了知识,聊天、交友、看八卦、玩游戏,好像更多一些。过去的知识分子都盼着有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屋里自上而下堆满了书籍,是他们憧憬的未来,30多年前舆论还为此一再疾呼过;而今天,书房不再是奢侈品,连开发商都会在房子里设计出个书房当招牌,可惜,书房里有书的并不多,或者摆着书从来不看的占多数。

  博览群书,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遥远过去,我认识的很多硕士、博士,专业以外的知识一概不知,自己记事之前的事情一律不晓。有的硕士、博士向我感慨:读的书实在太少。可是,既然读书太少,硕士和博士又从何而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世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谈话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快乐作文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招聘 /人才周刊
知识分子的形象
水果吧
没人教的苦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会广场
无 题(299)
纳库鲁路边的房子
一点旧一点新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知识分子的形象 2013-04-14 2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