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认识了“海上霸主”的庐山真面目
刘华清对航空母舰的前世今生并不陌生。尽管如此,当他第一次踏上这座战争城堡的钢铁甲板时,还是被它宏大的规模气势和超强的现代作战能力深深震撼了。
“小鹰”号航母傲然矗立,犹如一座浮动的海上城堡。它是当今世界在役最大、最先进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8.112万吨,最大航速32节,飞行甲板面积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全舰设计有1200个水密舱,飞行甲板以下分为10层,甲板以上的岛式上层建筑共八层,相当于一座18层的高楼。
虽然舰艏挂有全舰设施位置示意图,但如果没有舰上指挥官引导,即使如刘华清这样的“老海军”也会像走进迷宫一样,很快就会找不到北。在舰长陪同下,刘华清参观了“小鹰”号航母作战指挥中心、机库、飞机维修中心、升降平台、飞行弹射装置、官兵生活舱、厨房餐厅、医疗病房等设施。刘华清特别留意航母飞行起降弹射与拦阻技术设备。“小鹰”号航母装备四台蒸汽弹射器,可保障每分钟弹射八架战机升空。“小鹰”号航母共携载各型战斗攻击机、空中预警机、反潜直升机和加油机、运输机等约80架。刘华清第一次真切认识了“海上霸主”的庐山真面目。
1980年5月26日上午9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回荡在五角大楼广场。在美国国防部长布朗陪同下,71岁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检阅了美国三军仪仗队。在五角大楼为一位来自共产党国家的军队领导人举行欢迎仪式,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耿飚的到访,拉开了中美军事交流的大幕。
6月4日,圆满完成在白宫、五角大楼以及国会山密集高层会晤与谈判的耿飚,率中国军事代表团抵达参访美国本土的最后一站——圣迭戈海军城。
“海骑士”直升机缓缓降落在航空母舰宽大厚重的钢铁甲板上。顶戴头盔、身着黄色救生衣的耿飚在刘华清陪同下走出机舱,面向舰桅高悬的星条旗庄重行礼。
这是刘华清10天之内第二次踏上美国航母甲板。先前是“CV-63小鹰”号,而这次变成了“CV-61突击者”号。但他知道,美国同行的“热情”是有所节制的。他们给首次到访的中国军方高层参观的两艘航母,并非美国海军现役航母家族中最新型的装备。
与刘华清参访“CV-63小鹰”号航母“预演”不同,美国海军为这场“压轴戏”专门举行了舰机编队实兵表演。
当由十多架战机组成的编队从“CV-61突击者”号航母左舷上空呼啸而过时,刘华清的思绪被带回到历史的海战场。
1915年,随着英国皇家海军两艘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母舰——“坎帕尼亚”号和“柏伽索斯”号建成服役,宣告“航母为王”海战新时代的来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航空母舰提供了绝佳的表演舞台。从震惊世界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到决战中途岛和瓜达卡纳尔岛;从马里亚纳、莱特湾和珊瑚海大海战,到硫磺岛和冲绳岛登陆战,在人类战争史上写下了“航母制胜”的辉煌篇章。正是借助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美利坚合众国取代大英帝国,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二战”结束后,冷战的铁幕和核武的阴影曾试图折断航母主宰海空的巨大翅膀,但直至进入21世纪,还难有任何新的武器系统撼动它NO.1的历史地位与战略价值。
有感于此,刘华清在回忆录中写道:
可以说,正是航空母舰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自它问世以来的80多年间,几经波折,最终发展成为今天这种舰机结合、攻守兼备、机动灵活、坚固难损和高技术密集的多球形攻防体系。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也是一个能抛核弹的战略威慑力量。在世人眼里,它被视为综合国力的象征。它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各国军事战略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参访活动结束了。刘华清陪同耿飚告别“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重新登上外形酷似“空中巴士”的“海骑士”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