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妖魔化”道歉
年初的牛津农业大会上,当39岁的马克·莱纳斯走上讲台时,听众们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发表一篇慷慨激昂的反转基因演讲。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莱纳斯一直是反转基因斗士。他撰写第一篇揭露转基因食品“罪恶”的文章,猛烈抨击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令其转基因产品臭名昭著。他组织30人手执弯刀,趁月夜大肆破坏实验田里的转基因作物。他认为从事转基因产品的人“被贪婪吞噬了灵魂,正在毁灭世界”。
然而谁也没想到,他的发言是这样的:“女士们先生们,我首先要向大家致歉。我很抱歉,在过去几年里毁坏过转基因作物,还在上世纪90年代帮助发动反转基因运动,为妖魔化这项可以造福环境的重要技术出过力。作为环保主义者,并且坚信任何人都有权选择健康营养膳食者,我本不应该选择这样一条事与愿违的道路,我现在彻底后悔了。”
他解释了自己改变立场的原因:“答案很简单,我发现了科学,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环保主义者。”
50分钟后,当莱纳斯结束发言时,观众席中响起雷鸣般掌声。他把会议发言稿张贴在自己的网站上,网站很快因点击量暴涨而瘫痪。
曾是愤青斗士
莱纳斯第一次听说转基因是在1996年英国的一次环保会议上,主持人是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吉姆·托马斯。“他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看清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卑劣行径。”莱纳斯说,“非自然因素正侵入我们的食物,大企业企图用更多化学手段控制食物链。”
愤怒之余,莱纳斯在自己创办的《企业观察》杂志撰文反对转基因产品,并组织工作坊传播反转基因理念。“如今那些自称反转基因运动领袖的人都经过我的培训。”他说。
可是,随着反转基因运动愈演愈烈,莱纳斯开始产生困惑,觉得运动发展有违自己初衷。尤其是在2000年5月“伦敦骚乱”后,他和这项运动渐行渐远。在这场由他参与策划的抗议行动中,人们冲击了一家麦当劳快餐店,用草给一尊丘吉尔塑像装饰了一个莫西干发型,并在纪念碑上涂鸦。
事后,几名活动骨干在一家酒馆聚会,所有人都表示“干得漂亮”,唯独莱纳斯提出异议。他说:“我认为这是一场灾难,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全部被暴力和打砸抢行为损害,人们对我们避而远之,每个人看我的目光都充满恐惧、蔑视和敌意。”那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类似会议。
了解导致转变
2008年,莱纳斯为英国《卫报》撰写最后一篇痛斥转基因技术的文章,文后有一条评论引起他的注意:“既然你因为大公司推行转基因而反对这项技术,那么大汽车公司推行的轮子你也反对吗?”
他受到震动,猛然意识到自己对转基因技术除了排斥和恐惧,其实一无所知。他决定不再写任何关于转基因的文章,而是一头扎进文献里。在大量接触科学研究成果后,他认识到,转基因不应是政治议题,而应是科学议题,“读得越多,我意识到自己之前错得越多”。
他举例说,“黄金大米”是转基因作物,加入了化学β胡萝卜素基因,旨在提供更多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在南亚每年导致25万人失明和死亡,但反转基因组织一直在游说抵制“黄金大米”。
他认为,随着人口增长,人们需要解决耕地、保护雨林、水资源等诸多问题,而解决之道在相当大程度上需要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
他希望更多人能通过独立科学研究去了解转基因食品,不要受有立场倾向的运动宣传影响,散布恐惧比让人安心容易得多。 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