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时节,我提议外出踏青,亲友张涛、卞永祥及小戚一致叫好。驱车赶路,一路憧憬。当天下午,我们在当地好友吴正诚的陪同下来到安徽省黄山市屯溪。次日早晨游玩了老街后,我们便直扑歙县北岸镇。同行的人都明白我要去那儿见一位好友、竹雕大师汪加林。
上午,我们便如约来到了北岸大阜汪加林家,其妻为我们端上了满满两盆西瓜,瓜很甜,我们间的交流更是愉快,毕竟我与大师相识近十个年头了。我告知汪上海竹雕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他也告诉我去年底在家乡行知中学开办了首家非遗教育博物馆,并常去那里免费指导、训练学生刻竹。中午我们把酒续谈,大师除了刻竹外,玉雕、木雕也有很深的功底。餐后,汪带我们来到了其“徽世林宝”博物馆。观摩学习汪加林竹刻作品无疑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啊!
“徽世林宝”博物馆就在行知中学内,我们先是在其竹雕“实训基地”观摩了他弟子和学生刻竹,一旁的汪加林自豪地告诉我刻刀是他自制的,有170多把。随后,我们仔仔细细地参观了其共三层楼面的馆内竹雕藏品。汪加林崇尚“三朱”深刻及神形兼备的明代竹刻风格,并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古代竹雕作品的构图和刀法,其竹刻,以竹为纸,以刀代笔,胸藏奇思,随形施技。细微处,逐刀逐刻,兽禽之毛羽,纤毫毕露,惟妙惟肖;豪放处,寥寥数刀,人物之动态,喜怒哀乐,活灵活现。仿彝器铜鼎,古意盎然,令人爱不释手;刻鹿羊牛马,生动活泼,使人拍案叫绝。其雕刻竹器富有徽州文人儒雅之气,深受收藏名家的青睐。其仿古竹刻“竹林七贤”于2005年在“苏富比”拍卖到76万余元,其竹根雕“花瓶”在2011年末的“中国嘉德”拍卖至69万元。
汪加林还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融入竹雕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充分展现。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他开始创作了“样样如意迎奥运”作品,寓意2008年奥运会样样吉祥如意,到2008年奥运期间,他在如意上又雕刻了奥运五环,在如意后面雕上中国国徽,在如意中间雕刻了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奥运吉祥物。他还创作了“五洲神灵竞奥运”、“大象在世博”等作品,寓意整个世界包括生物圈要和谐共处,看了让人如痴如醉。汪加林“事事如意庆国庆”等竹品在全国工艺美术雕刻作品大赛中获得金奖;而其刻有170个人物的“徽州故里人物笔筒”等早就被国内著名博物馆所珍藏。
在参观中,一件大师新刻的竹根雕活环提梁执壶(高32厘米,壶嘴、壶柄最宽处23厘米)让我印象深刻。该执壶系一件奇异的竹根雕制,仿青铜器造型及纹饰,束颈宽腹,镶接凤首流及柄,除盖可开启拿下外,通体无粘接痕迹,且壶嘴内空、可出水,与壶身相通。又观该壶,长颈光素,壶嘴、壶柄下方阳刻弦纹两道,弦纹附近隐起兽面祥云纹。提梁由活环套链,梁柄雕成蘷龙状。此器形制古雅,精磨细刻,极为难得。我向大师提出可否转让与我,汪即刻回答“我不卖的!”之后,他见我一脸失望,便说道:“你兄弟真的喜欢的话,我就送你!”我激动万分,当即表示:会将大师的那份深情厚谊好好地珍藏起来!
一连四个多小时,我们参观了汪加林近千件竹刻作品和其瓷器、玉器、徽雕等收藏品,其间,他无一丝倦意,始终精神饱满,且提示讲解到位。汪的亲友在其家苦等了3个多小时、不见他有返回之意后,便也赶至博物馆来等候,我们只能在依依不舍中与大师告别。
汪加林就是这样个一身豪气的痴竹奇人!此行,我谓之竹雕文化鉴赏之旅,众行者无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