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迅速引起海外舆论高度关注
刘华清然后着重澄清了几个让航母工程变得遥不可及的观念:一是航母编队并不需要全部新造,编队中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就可以与机动编队共用;二是基于制空权的需要,就算没有航母,飞行半径较小的航空兵还是要发展,而发展航母并不会增加飞机的总数量,只是把这些飞机改成舰载机,还可以节省大量陆地机场建设费用。因此,刘华清得出结论:发展航母编队,是一个如何调整装备经费使用方向的问题,不需要大量增加装备费。更重要的是,有了航母,海上机动作战编队的作战效能会大大提高。
刘华清的汇报,在年轻的总参装备部部长贺鹏飞心灵引起的冲击,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作为开国元帅贺龙之子,他对刘华清并不陌生。在他步入军旅司职总参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参谋和副处长期间,时任总参谋长助理和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从1987年11月到1992年10月的五年间,刘华清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和中央军委副主席,主管全军现代化装备建设。深谙刘华清装备发展思路的贺鹏飞成为其麾下一员得力干将。1992年11月,刘华清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不到一个月,贺鹏飞便“空降”海军,升任分管装备科研的海军副司令员,成为刘华清海军战略和海军装备发展战略的忠实践行者。这是后话。
刘华清的汇报,在总参、国防科工委产生了重大反响,并对中央军委研究制定军队中长期装备发展规划形成了直接影响。
1987年4月初的一天,海军军校部部长赵国钧和干部部部长傅渤海同时被召进刘华清办公室。“航母从现在开始论证研究,立项上型号顺利的话,大概20年后能入列服役。这就要求我们超前考虑舰母必备人才、特别是舰母舰长的培养问题。”刘华清下达指令,今年秋季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一期“飞行员舰长班”,毕业后全部上驱逐舰、护卫舰,从副舰长、舰长,到编队指挥员,一步一步锻炼成长。20年后,就可以从他们中间挑选中国航母需要的第一代指挥员。
“这个班人不在多,10个足矣。”刘华清嘱咐两位部长,“关键是综合素质过硬、年轻,要优中选优,百里挑一!”
7月中旬,经过逐级考核筛选和文化考试合格后确定的10名飞行员舰长班学员名单,送到刘华清案头:他们中间,既有歼击机飞行员,也有轰炸机飞行员,还有直升机飞行员和飞行教官。不仅军政双优,而且除一人生于50年代中后期,其余均为“60后”。
刘华清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当即批准了这份飞行员舰长班学员名单。
9月上旬,当中国海军首届“飞行员舰长班”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的消息通过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海外舆论高度关注。西方军事分析专家普遍预测,中国正在启动航母研制工程,并将在21世纪初实现百年航母梦。于是,“飞行员舰长班”被境外媒体直接解读为“航母舰长班”。
“他的这个设想深深鼓舞了后来人。”时隔24年之后,共和国第四任海军司令员张连忠上将,在撰文缅怀被其尊为“良师益友”的刘华清时,首度公开证实:“海军广州舰艇学院专门举办飞行员舰长班,目的就是为将来的中国航空母舰培养舰长。”
刘华清毫不怀疑,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20多年后如期建成服役的话,它的首任舰长,乃至航母编队司令,将从他们中间遴选产生并获得任命!
时间是公正的,它将为刘华清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作出客观的历史见证。就在首届“飞行员舰长班”紧锣密鼓筹办之时,由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组织承办的“发展航母研讨会”,也经刘华清批准,分别于当年5月和8月在北京举行。以此为标志,中国航母论证正式全面展开。
1987年,刘华清在海军精心策划并激情导演的这出“航母连续剧”,及其在军委总部和社会各界产生的热议与纷争,不可能不引起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高度关注。他再次把赞许的眼光投向了这位老成练达、智谋超群的老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