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查历代权威字辞典、文字学著述,都援引《说文解字》之说解:“曷,何也”。曷、何音亦同。《辞海》基本解也是“什么”(也有学者认为曷字上从曰,会大声喝止之意;下含亡,会人之亡佚)。与曷配的字则全部归为形声字。
经过长期研究,我厘定“曷”为陶罐(可泛指陶制盛器)。中华陶器始于万年前的仰韶文化,古陶上出现的文饰符号(见图例),应为“曷”的状形,即便正体曷字仍依稀可辨曷的“盖”与曷腹上“花纹”。由于曷造型多姿、图饰精美、用途殊异,人们看到曷会产生里面装何物、可装何物的联想。于是曷藉为“何”的字义了。
与曷有关的字大都和“陶罐”有关。曷表音更表义。这是我在考索殆遍与曷直接组成的近60款双字根的字后,以发散思维与解方程的“代入消元法”从设定到识定的。踽踽独行,咀嚼涵泳,写过几万言随笔。现举31例简析。
喝:口对着曷喝水或从曷中取水喝。
渴:水从曷中“跑”出来了,曷内无水,“渴”了。
歇:欠本义为人在打呵欠,与曷组,表示人在曷旁,喝口水,喘口气,息也。
竭:用尽 。曷中已无水了,无奈的人站立着。
褐:1.衣服的颜色如曷之色,陶器主要色彩是褐色的。2.古粗布曰褐,布纹如粗陶。
遏:从曷从辶(辵),古代战争中把装满土石的大陶罐从高坡推下遏阻对方进攻。
揭:用手揭开有盖曷的盖。
齃:同頞,鼻茎,其形如曷。
偈:1.勇武貌,壮士与硕大的曷,互为衬托,强强结合。2.憩,人在曷旁喝水休息,同歇。
馤:香气,香气从曷中飘出。
猲:短喙犬,喙之形色如曷之口。
餲:1.饭餲,放食物的曷。2.曷中的食物经久而变味,食饐而餲。
鞨:古代军士的皮革胸甲,形(平面)色如曷。
鹖: 一种像雉而善斗的鸟,其色如黑陶(曷)。
猲:一种短嘴如曷的猎狗。
嵑:山特立貌,山形如曷。
楬:标志用的圆柱木桩,形色如曷。
碣:形如曷的圆柱及圆柱体石块。《后汉书·窦宪传》:“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輵:喻车轮辗转。车轮圆形如躺倒的曷。
鍻:型制如曷的铜鼓乐器。
暍:中暑发病。日头晒着无水空曷。在大太阳下缺水,人易中暑。
还有并不很冷门但电脑字库仍无的字,拙文不另作字形合成,加引号解读。
“巾曷”:葬也。下葬时衣冠与曷(陶皿)一同置入。
“牛曷”:通犍,指割骟过的公牛;羯,指割骟过的公羊(古去势,阉用于禽类;骟用于畜类),这儿指牛羊之势如曷形。
霭的或体“上雨下曷”。下雨前,倾云结流霭,黑褐色团状的云如曷之排列。
“上髟下曷”指头发挽成的发结,发结形皆如曷。
数个与曷组成的字本义和制陶工艺有关。
“火曷”:热也,从火从曷,火烧曷,是制陶的关键。曷分别与糸、刂组的字(“糸曷”、“曷刂”),义为绘与刻,是美化陶制品曷的工序。堨:本义为陶制品(曷)出现的裂纹,引申指墙体的缝隙。谒:有说明与拜见义, 即制作者前向“客户”介绍曷器,后者则以“拜谒”心情面对美轮美奂的各款“曷”……
定曷字为陶罐,期许把大部分“与曷配”的字从长期以来纯形声字的“窠臼”中“解救”出来。这里有的字释读难免牵强,有文学色彩,尚需进一步梳理。假以时日,若逐步取得共识,对我们了解古文字与古陶文化无疑叩开一扇神秘的门扉。
噫吁嚱!行笔至此,我仿佛看到:曷字与陶罐正拂去历史的尘封,从混沌朦胧的远古款款走来。向已进入“玛雅历法的地球新纪元”的人们,向瑰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林,昭示着伟大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造字、制陶艺术,如双峰巍巍,似河汉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