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教育实践创作、原创音乐剧《楼兰》公演好评如潮
~~~教育实践创作、原创音乐剧《楼兰》公演好评如潮
~~~教育实践创作、原创音乐剧《楼兰》公演好评如潮
~~~教育实践创作、原创音乐剧《楼兰》公演好评如潮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写怎样演”没人干涉
教育实践创作、原创音乐剧《楼兰》公演好评如潮
杨建国
■原创音乐剧《楼兰》剧照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昨晚,上海音乐学院原创音乐剧《楼兰》在文化广场举行第二场演出,2000个座位几乎坐满。“奔泻的天池之水淹没匈奴大军,美丽的楼兰城消失在汪洋之中”,大幕降落,观众与演员们却意犹未尽地在谢幕时一片欢腾。 

  担任该剧制作人和作曲的上音教授赵光,面对记者激动地连说几个“想不到”:“《楼兰》原本为教学实践创作排练,拿到‘上海之春’的舞台上一演,反响却是如此热烈,真是出乎意料。” 

  一票难求 

  上音音乐剧系常务副主任赵光去年开始投入创作。“当初,确实只是想为学生们提供一部实践剧目,让大家可以练练身手。但是,两场演下来,无论是音乐界同行,还是戏剧界人士,或者普通观众,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倒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楼兰》在文化广场共演3场,第一场演出结束后,该剧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热况。 

  一气呵成 

  赵光把这部音乐剧初获成功,首先归结于“创作人员、参演学生热情很高,也很努力细致,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去年酝酿《楼兰》时,大家先没日没夜地凑在一起想故事,编剧马达拉出第一稿后,经过反复讨论又接连修改了六稿……观众对《楼兰》的好评都相当一致,普遍认为全剧故事虽跌宕起伏,但风格多样的音乐却紧扣情节,一气呵成的线索十分清晰,与许多国产音乐剧局限于“音乐加话剧”的结构方式大不相同。赵光说:“《楼兰》是一个传说,所以,我们没有给自己套上西部风情、民族题材等框框,也没有人来干涉我们应该如何写、怎样演,创作和排练都非常宽松,我们的想象很自由。这可能也是促使该剧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片好评 

  上个月,《楼兰》搬进上戏剧院排练3场,并邀请文艺界人士和普通观众观看,算是举行一轮公开预演。这一个月来,他们又通过调整结构、更改台词、精简内容、启用现场乐队,努力消化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预演能从观众的视角提升戏剧品质和积累社会口碑,是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音乐剧界的通常做法,也为《楼兰》刚登场就激起一片好评打下了基础。 

  观看了演出后,剧作家喻荣军当晚发了条微博高度称赞《楼兰》,称“无论音乐、导演、剧本、舞美、表演以及多媒体都相当成熟完整,远不止是一出教学作品,比许多国内大制作的音乐剧要诚意和专业。惊讶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的创作能力与呈现,尤其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希望。”

  资深记者 杨建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连载
   第A17版:新民旅游
   第A18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A19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A20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旅游资讯
“如何写怎样演”没人干涉
黄蒙拉挑战两部《四季》
非职业优秀“走街”管乐团队吹号角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09“如何写怎样演”没人干涉 2013-04-30 2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