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本版列表新闻
当橡皮鸭离开后——~~~
当橡皮鸭离开后——~~~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橡皮鸭离开后——
重“识”被忽略的公共空间
梁依云 赵美
■ 道具、标志、装置?其实都无所谓,只要能与环境融合就好 秦涛 摄
■ 许多夺人眼球的公共设施,无形中也为城市增添色彩 秦涛 摄
  梁依云 赵美 

  那只高12.5米的橡皮鸭让这段时间的维多利亚港变得有所不同吧,不然,为什么每天都有那么多游客纷至沓来?但当人们纷纷在大黄鸭前争相合影时,“鸭爸爸”霍夫曼却表示,他想用这只橡皮鸭展示人们平日所忽视的公共空间。“作为一个雕塑家和艺术家,我要做的是,当我把橡皮鸭带走后,让他们察觉到原本的公共空间是个什么样子。”在艺术家眼中,装置艺术是一帖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去感知周遭环境的“药引”,让你的感官生长出触角,去触碰这个曾一度被你熟视无睹的世界。

  早在2001年,霍夫曼就开始策划橡皮鸭项目,他想把快乐和幸福带到世界各大城市。当年,他买了一张世界地图,用小鸭贴纸标注在想去的城市上。直到2007年,第一只巨型橡皮鸭才被创作出来,霍夫曼带着它去了法国圣纳泽尔、巴西圣保罗、新西兰奥克兰、日本大阪、澳大利亚悉尼等地。通过沐浴小鸭这种日常生活可见的题材,以没有语言及文化界限的艺术方式,霍夫曼带着快乐游走着。

  霍夫曼认为,亲切模样的橡皮鸭给人“快乐”“找回童年记忆”“让我们每个人都平等”之外,他想用这只橡皮鸭展示人们平日所忽视的公共空间。他认为人们每天穿梭在同样的建筑物之间,但是从不关注身旁是怎样的建筑。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劫持”了公共空间,占据这个空间,并暂时改变它,“对于建筑师和公共空间而言,你需要做得‘大型’让周围的世界变小。我并不是做大的东西,而是把世界变小。大型艺术作品不仅让公共空间变小了,而且让我们观看的人也变小了。我把当地的建筑和巨大的广告牌当作我的竞争对手。”

  正如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前英国利物浦双年展行政长官路易斯·比格斯所言:“公共艺术可以打破‘博物馆泡沫’,更好反映现实生活。”很多时候,艺术家们正是在通过他们的努力让人们变得感官更发达,更敏锐,而不是因为日复一日的生活,对周遭的环境变得熟视无睹。

  譬如,在今年中东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大展上,一位美国艺术家建造了一个大盒子,这个盒子没有顶,观众步入其中,抬头望天,天就是一幅画。其实,人们平时抬头都能望到天,但如此的角度和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观者的心境,却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在帮助观众欣赏自然,欣赏那些已经被忽略的景色,换个视角看待与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许,这就是公共艺术的特质。

  存在既是虚无。是否可以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艺术家们在作品中留下的玄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际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重“识”被忽略的公共空间
艺术也要勤出门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B03重“识”被忽略的公共空间 2013-06-08 2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