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抱石怀沙”念屈原
宣家鑫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最受人民爱戴与景仰的诗人。不仅如此,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壮地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中国人十分敬重屈原的爱国情怀,将屈原投江之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 

  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是位博大精深的画家,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都体现在他的画中。他最崇仰的是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原“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1935年5月,“傅抱石金石书画个展”在日本东京银座松板屋举行。其中三枚印章的内容是取自屈原的诗句。一枚是浅红芙蓉石白文印,印文是:“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边款刻上屈原《渔父》全文,共210字;另一是豆绿青田石白文印,印文是:“阳春白雪。”边款刻了《楚辞·宋玉对楚王问》全文,共246字。还有一枚鸡血石白文印,印石侧面仅3x4厘米,在其三面共36平方厘米上,刻了屈原《离骚》全文,再加上《序》、《跋》,共计2765字。这三枚印章固然反映了傅抱石早熟的篆刻技巧,而傅抱石对屈原作品的钟爱和熟悉程度,更可见一斑。无疑,打从年轻时,屈原就是傅抱石喜爱的诗人,而屈原和他的诗词更是傅抱石创作的源泉。在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曲创作的《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是两首最富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的作品。1961年傅抱石创作的《二湘图》(见图),正是他创作黄金时段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湘君和湘夫人迎风而立,体态婀娜,呈现出一副高洁、高尚的模样。她们的裙裾微微掀动,仿佛一阵清风轻轻吹过,又带起周遍落叶缤纷。整幅作品笔简意远,潇洒入神,风格高古,给人一种灵动、飘逸的感觉。傅抱石善于把水、墨、彩色融合一体,主张墨即色,色即墨,往往墨中加色,色中加墨,色墨相得益彰,达到了生趣盎然的效果。傅抱石笔下湘君和湘夫人那充满诗意的眼睛,深深表现出她们对夫君的眷恋之情,确实能达成顾恺之“传神”的境界。整幅作品中傅抱石的线条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傅抱石的《二湘图》创造了人物画的新境界,赋予笔下的仕女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与屈原、陶渊明、苏东坡相同的高尚情操。这不仅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充满正直、善良、深情、诚挚的精神。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端午佳节人们用包粽子、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赛龙舟等习俗来缅怀这位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探求人类精神栖息的理想模式,探求心目中的美政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他坚持真理,不畏艰辛的人格精神,不仅值得今人效仿和学习,其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值得当代人发扬和继承。       宣家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际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抱石怀沙”念屈原
“热贡唐卡”独树一帜
来自宝岛的经典紫砂
刊头篆刻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抱石怀沙”念屈原 2013-06-08 2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