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教授五年级《叙利亚卖水人》,课文展现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孩子们十分喜爱。这也是他们第二次学习新加坡作家尤今的作品,这位作家擅长写游记,之前《绿毛龟》一课也曾让他们印象深刻。突然想起不久前在晚报的《夜光杯》中,也曾看到过尤今的作品。于是兴冲冲地找来《猴患》和《头颅骨的故事》,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品读。没想到,课后孩子们围在讲台边,饶有兴致一字一句地读着我手中的《新民晚报》,不由心头一热,这情形似曾相识,二十多年前的我,不也像他们一样凑在长辈身边读晚报,晚报一直陪伴我成长,是我的良师益友。它贴近我们的生活,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何不借此机会将它介绍给我的学生呢?让晚报拓宽孩子们阅读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带给他们更多元的感受。希望他们也能和我一样爱上《夜光杯》,爱上《新民晚报》。
于是,在周三快乐拓展日的课堂上,带领学生们读晚报,交流各自对热点新闻,对作家作品的阅读体会,成为了我们的“传统”。有幸在晚报第三次“读者开放日”活动中,将学生们真正带进新民报社与编辑面对面谈论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和记者互动交流;参观报社,了解出报流程。这样的语文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小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领和点拨下,走出课本,到更肥沃、更广阔的土壤里汲取养料。感谢晚报,丰富了语文课程,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