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例胜千言
毛荣富
  毛荣富  

  讲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时,我举了两例: 

  ——碧螺春茶原是一种野茶,生长于太湖东山的碧螺峰石壁。有一年,野茶长得特别茂盛,采下的茶叶竹篓里装不下,采茶人就把多余的茶叶放入怀里。谁知茶叶沾着热气,透出阵阵异香。“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人们嚷了起来。从此,这种野茶就被叫做“吓煞人香”。明代宰相王鳌,本就是太湖东山人,觉得此名不雅,便根据它原产于碧螺峰,以及古代常用“春”字来代称茶的习惯,将其改名为“碧螺春”。 

  ——名酒五粮液之名也是由清末四川文人杨惠泉所起。饱读诗书的他,面对科举考试的废除,甚是抑郁,整日饮酒做诗。在一次宴会上,一酿酒老板带来一罐倾注他十多年心血的“杂粮酒”。酒一打开,满屋喷香,令人陶醉,独杨惠泉不语,他边品酒,边暗自思忖,忽然间抬头问酒的主人:“此酒何名?”“老百姓称之为‘杂粮酒’。”“为何取此名?”“因为它是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高粱五种粮食之精华酿造而成。”杨惠泉胸有成竹地说:“如此佳酿,起名不可随意。此酒既然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 

  通过这两例,大家明白了书面语言是由口头语言加工而来,而又更为简练、富有美感。接着,有同学说,故乡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也很有名,但名字不雅,让人难明其意。有次到了劝业场,看了店堂说明,我才弄清其意。还有个同学说,有位外国诗人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如果说成“在清香的吓煞人香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将是何等的别扭! 

  作家秦牧曾说:“一例胜千言。”精当生动的例子,不仅能说明观点,更能激起人们思考的兴趣和丰富的联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神十飞天会天宫特别报道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诗意居住/新民旅游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说起赛珍珠
写出我在这个时代的百感交集
低调的金牌编剧
端午诗三首
如日之升
小小豆腐,情深意浓
一例胜千言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一例胜千言 2013-06-11 2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