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二○○八年三月至今,全国共有二百五十七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而更名,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百分之十点三五。
如此热闹场景,不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可是在喧嚣表面的背后,却又令人感到困惑,高校集体热衷改名究竟是为了啥?难道改个名字就能变成“名校”吗?
从高校改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社会追捧什么,高校就顺应改成什么名字,诸如科技、财经、工商、经济等,都是社会热门题材,相关专业也容易找到工作。可见,高校集体改名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迎合社会需求,通过改名来彰显学校定位,既可以打出自己的名气,也能凭此吸引到社会关注,且有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应该说,有部分高校改名确实是从实际出发,比如要独立办校、合并扩校等,原有名字已不适合,需要重新命名,这部分可以理解。但更多高校改名则是在盲目跟风。事实上,高校名称并非最重要的东西,决定一个高校地位的,并不取决于其名字,而是其拥有的教育实力。
比如在世界知名学府中,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商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其名字从建校起就没变化,从未随着时代热潮而改名,但丝毫不影响它们在业界的辉煌地位。可见,高校改名虽不能一概而论,但集体改名的行为,还是不值得提倡,与其一窝蜂脱离实际盲目改名,倒不如沉下心来,将教育质量抓起来。高校改名后不会马上变成“名校”,要想成为众人景仰的著名学府,就得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基础打牢了,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