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郑人元曾入读美国华盛顿大学。去年回国后,他运营了一家教育类公益组织。“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曾接到一个妹妹的电话,问我填志愿该填什么专业,她爸爸认为金融工程好,以后去银行就业,收入稳定。”而郑人元认为,选专业先不要考虑好不好找工作,“找工作跟专业不相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帖中,郑人元这样写道:“如果你不喜欢金融,但觉得金融好就业就填报,那么大学四年包括工作之后都会觉得压力特别大。但是,我国的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各个专业到底是什么意思、社会上各种职业到底意味着怎样的工作状态、他们到底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于是(填志愿)就是某一晚在饭桌上和家长合计一下,胡乱报个金融、计算机、会计。”
郑人元说,他认识的大多数同龄人,都是父母“包办”人生规划,从小学这学那都是父母决定的。“选什么专业读什么大学,大学毕业马上读研究生或者考公务员,甚至和哪个女生在一起也都是父母决定的。而大多数美国学生则更独立,有的大学毕业后先体验社会,有的没读本科或者读了一两年后中断好多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等在职业生涯里遇到学位瓶颈后,再去取得那个学位更有目的性。再看我们中国一窝蜂地读研大军,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