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张大千画荷欣赏
~~~——张大千画荷欣赏
~~~——张大千画荷欣赏
~~~——张大千画荷欣赏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淡墨重彩总相宜
——张大千画荷欣赏
张德宁
■张大千《白莲图》
■张大千《红妆步障图》
  ◆张德宁

  六月的月花是荷花。北宋学者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称“莲,花之君子者也。”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作画,颂扬荷花的美德。南宋画家吴炳作《出水芙蓉图》,勾、染精细,色、墨辉映,堪称经典。近代画家张大千则一生画荷,早年师古临仿,从清初的石涛、八大入手,进而取法明末的陈白阳、徐青藤、陈老莲等,创出别具一格的泼墨写意的“大千荷”风格,晚年更独创泼墨泼彩法,墨、彩斑斓,艳而不俗。 

  张大千画荷作品无数。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他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科皆擅,而在花鸟画中,他作的荷花图无疑占了大半数量,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对于画荷的偏爱。这自然是他秉承了历史上对于荷花君子品性的崇尚,但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张大千对于“以书入画”的文人画要素的特殊感悟。 

  用笔、用墨,是中国书、画的立身之本。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了“书画异名而同体”。而元初画坛领袖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强调画竹的用笔要重视书法的“书写”笔趣。其后柯九思进一步阐述:“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隶书),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写竹应用了各体书法的用笔方法。 

  再看张大千的写意墨荷,荷梗也纯用篆法,线条劲挺圆韧;荷花则用行书法勾勒,线条灵动而富变化,即使全图采用泼墨大写意甚至泼墨泼彩的形式,依然不改花瓣的工笔双勾画法,这也别具张大千的风采;荷叶则以大笔饱蘸淡、浓墨水,用狂草法侧锋泼墨横扫,极其飞动恣肆。而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张大千在丈二巨障荷花屏上画荷梗。无法想象,有谁能用毛笔蘸墨水以篆法在纸上从上往下一笔写一条二米左右的篆线,但是张大千做到了。据目击者称,张大千将须画荷梗的纸面铺在连接成的长桌的靠边,然后提笔蘸墨稍为侧身从上一笔往下写去,人随笔移,将过一半时,笔上墨水近枯,然后他提笔再去蘸墨,重新从下往上逆势写去,至两笔交接处停笔,居然对接无痕。用笔之功力一至于此,令人惊叹佩服:大千真乃神助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淡墨重彩总相宜
蒋宏利的“学术玉雕”
纯熟秀雅 直追晋唐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淡墨重彩总相宜 2013-07-20 2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