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艰难
19世纪末,欧洲的滑冰运动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始逐渐了解现代冰上运动。在中国北方,冰上运动已经相当普及,因为北方有着上天眷顾的地理优势,一些结了冰的湖面就是北方人免费的溜冰场。相较北方,南方城市缺少自然条件,对于上海市民而言,冰上运动是个相对陌生的词语。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冰上运动的地域性偏向北方,进入上海初期也曾遭遇“水土不服”。
2000年初,真冰冰场曾一度火爆沪上。“最热闹的时候,周末冰场所有冰刀全部借完。”然而,由于专业性不够以及市场推广等问题,近几年,几家老牌冰场如司凯特正大真冰溜冰场、莱佳滑冰场、万体真冰滑冰场等纷纷歇业关门。
世纪星滑冰俱乐部曾是上海最大的冰场。2011年开业初,冰场也曾经历过艰难时期,总经理郝创记得,最初的几个月,非周末时段几乎没人来。“很多时候,我们工作人员的人数都超过消费者。”为了打响口碑,世纪星尝试了不少方法。“我们租用大巴免费接送会员、与体育器材商合作用低廉价格出租冰上用品、还与团购网站合作降低票价,目的是降低上冰的初期费用,好让市民先体验起来。”
初见成效
伴随着一系列国际性冰雪赛事在沪上举办,上海市民对冰雪运动的了解日益加深。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培养,如今世纪星已有了一群忠实拥趸。在郝创看来,相比北方,尽管冰雪运动在上海的初期拓展比较艰难,但一旦投入其中,上海市民的持续学习、消费力却优于北方。“上海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也有一定经济实力让孩子学习各种新的运动方式。”如今在世纪星,周末冰场的客流量可达1000人左右。“已达到收支平衡。”
相比世纪星,有奥运冠军杨扬做招牌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起步似乎更为顺畅些。正式开业仅1个月,如今每天光顾冰场的顾客已达200多人,周末能达到400人左右,而冰场推出的冰球夏令营以及初级滑冰培训也受到追捧,前来光顾的多数是附近居民。据了解,大部分客人体验了一次后都有意愿办一张卡,欲以后长期在这里滑冰。相比沪上其他几家冰场,场地或许是“飞扬”最大的优势。将符合国际标准比赛场地的冰场划分为儿童区和成人区两部分,飞扬冰上运动中心运营经理雷蒙告诉记者,类似泳池的划分可以保证青少年学习滑冰时的安全。
在推广冰上运动这个理念上,能否打造适于上海人的“冰上生活”,是考验冰滑场馆能否在沪长期生存下去的一道难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是“北冰南展”大前提。对于冰场而言,良性竞争是他们所期待的,“更多人投入这项运动能加快滑冰在上海的普及。”只有当沪上专业化的滑冰场馆越来越多、专业滑冰教学越来越普及、专业滑冰赛事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也是“北冰南下”真正开花结果的时候。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实习生 沈佳灵